昨日,我遭遇了一个图表制作的挑战,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其中!原始的图表状况如下所述:
想必你也会觉得,它的外观并不尽如人意,对吧?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
更重要的是,在这张图表中我们几乎无法辨识出任何重点,整个图表显得十分杂乱。
这其实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制作图表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经过一下午的深入研究,我总结出了一套应对策略。
杂乱无章的图表背后,往往是因为数据没有进行结构化的梳理。数据若是杂乱堆积,做出来的图表自然也会显得凌乱。
以这个图表为例,它的数据背景是这样的:
通过对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需求拆分,我们可以将图表重新打造为这样的样式:
亦或是这样的:
这样的图表是不是显得更加简洁直观,结论也更加清晰明了?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图表分析的流程。
流程一:提取字段
杂乱的数据导致杂乱的图表,所以第一步是对数据进行整理。这一步的关键是将数据中的字段(即标题)抽离出来。
具体方法很简单,只需将所有的字段放在思维导图工具中,进行一个大纲梳理。
流程二:梳理需求
接下来的一步是通过自由组合字段,来分析数据的需求。
关键在于对字段进行“两两组合”,这样可以降低需求的维度和复杂度。
例如:字段两两组合
姓名与交易额的组合
考虑到姓名和交易额数据,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是:哪位员工的交易额最高?次之又是谁?
这样的组合在我们脑海中很容易就能构想出相应的图表。
再如:日期与指标数据的组合
日期与自营效率的组合
我们可以分析的是最近的销售业绩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由于字段数据较少,图表的结论清晰明了,这样的图表制作起来就非常简单。
流程三:整理数据
理解了字段和需求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大脑中大致勾勒出图表的样貌。
接下来的步骤是构建图表数据。你会发现,提取字段这一步是如此关键。
简单的图表对应的数据也不会太复杂。
流程四:创建图表
最后一步就是创建图表了,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对比类的数据,我们选择柱形图;对于趋势类的数据,则选用折线图;而对于占比类的数据,饼图则是最佳选择。
经过简单的美化,添加相应的结论标题,你就可以得到一份分析报告了。
流程五:总结
总结一下,当我们面对一堆难以制作成图表的数据时,或者当图表的外观不尽如人意时,我们需要告诉自己:
这并不是图表的问题,而是数据的问题;
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拆分,并进行结构化的梳理;
柱形图、折线图、饼图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不要试图用复杂的图表来解决问题。
按照这四个步骤——提取字段、梳理需求、整理数据、创建图表——来分析和制作图表。
图表离不开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也需要图表的辅助来进行可视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