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是消费者心中的一大隐患。当我们不幸购得这些低质商品时,若有所据可查,尚可;然而面对三无产品或未及时发现时机时,往往让人倍感无奈。
寒冬来临,羽绒制品开始热销。无论是为新添置一件羽绒服还是换季时需要,许多消费者都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市场上的羽绒服价格从天价到白菜价不一而足,而一些低价羽绒服更是引来消费者瞩目。
低价羽绒服背后的秘密你了解吗?填充其中的羽绒质量究竟如何?也许其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看似无害的秘密。今年,不法商家又在羽绒服市场上玩起了新花样。
羽绒服之所以保暖,关键在于其内部的绒子。这些绒子在羽绒服中膨胀开来,形成一定的空间,使得静止的空气阻隔了冷空气与身体的热交换。但除了这些起主要作用的绒子外,其他小毛片和羽毛上的羽丝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含绒量的高低成为了衡量羽绒服质量的重要标准。
优质的羽绒服其含绒量至少需达到50%以上,常见的产品中80%的含绒量较为普遍,而更高品质的则能达到90%以上。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有些不法商家动起了歪心思。他们研发出了“胶水绒”,这种产品将非主要的绒丝和羽丝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冒充高质量的绒子。
这种手段对许多羽绒制品企业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同时也给检测机构带来了鉴别难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胶水绒”是近年来羽绒市场新兴的手段。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正常绒朵中间有绒核,而胶水绒虽然外观上看起来一团一团,但实际上没有绒核。
据羽绒协会的调查,“胶水绒”的生产过程大致如下:
- 选取鸡丝或羽毛进行精细打碎,提取出柔软的羽丝,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处理后作为配料。
- 对羽绒进行精洗加工,确保绒子含量达到一定标准。
- 将加工好的羽丝、鸡丝与加工好的羽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这样混合后的羽绒其绒子含量会有所降低。
- 在加工过程中加入胶水以增加其粘性和外观效果。这样“胶水绒”就制作完成了。
由于“胶水绒”的含绒量数据和蓬松度都可能符合标准,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很难察觉其真伪。“胶水绒”的保暖性能却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这些被胶水粘合的羽绒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辨别真假羽绒制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抓取一把羽绒后松开看其是否蓬松;注意手感是否易粘手、弹性差;观察水洗后的形态是否如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