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存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式共有四种:个别计价、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需强调的是,这些计价方法都是针对同一批发出存货时所采用的计算方式。
一、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一种依据每批存货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来计算其发出成本及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简而言之,发出的这批存货的成本即为其购入时的价格。
二、先进先出法的解析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先购入的存货先被消耗的顺序进行成本结转。具体而言,本次发出的存货成本是账目上最早购入且仍有库存的那一批存货的购入价格。
其特性在于,若物价持续上涨,期初的存货价格将低于期末价格,这将导致发出的存货价格与市场价格产生偏差,可能高估企业当前利润及库存价值;反之,则可能低估。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详述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与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结合本月全部进货成本与月初存货成本,来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具体操作上,于月末时,将账面上所有实存存货的成本(期初加本期进货)除以账面上所有实存存货的数量(期初加本期进货数量),得出加权单位成本,再乘以发出的存货数量即可得出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月末才进行一次成本计算,日常管理中无法实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情况。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介绍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次进货后都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每当有新的进货时,都会结合原有结存存货的成本和本次进货成本,以及各自的数量,来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在下次进货前,发出的存货成本就以最近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乘以发出数量来计算。
此方法的工作量较大,操作较为繁琐。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希望通过大白话的方式,为大家梳理清楚这四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核心内容。希望各位同学多加练习,加深理解。我们下期内容将讲解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法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