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周芳颖
如今,服饰选择中,“测评”已成为一道新的重要参考。尤其当焦点集中在淘宝爆款或是网红店铺时,这种“真人实测”变得更为关键。在抖音上,这一现象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
随着“今天我踩雷了吗?”这样的灵魂,服装测评博主们开始在镜头前全方位展示试穿效果。从整体版型到面料线头等细节,无一不成为他们创作的内容。这就像视频版的买家秀,是网红服饰的“照妖镜”。
为何真人服装测评吸引众多观众?消费者对于网购服饰的疑虑,如版型、细节、舒适感等,在试穿后能得到直接的解答。特别是当淘宝上同款不同价的情况普遍存在时,测评博主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如此,在淘品牌逐渐受到市场青睐的因为看得见摸不着的问题依然存在,版型、缝制细节、面料舒适感等仍是消费者的隐忧。这时,服装测评作为淘宝系服饰激烈竞争下的衍生产物,成了短视频细分的一个垂直领域。
博主如何脱颖而出?博主们不仅在身材上标明特点,还乐于指出自己的缺点,以此告诉消费者:像我一样穿搭,你也可以解决自己的身材问题。从大众认知的快时尚品牌到网红店铺的对比测评,价格基本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新生博主常常选择有一定粉丝量的“网红店铺”进行测评,如胡楚靓、松本丧丧、梅子熟了等。选择这些店铺既可以紧跟潮流,其自带的粉丝消费者也成为了潜在的流量池。
测评圈并非都是正面评价。有些博主通过故意说某家网红店衣服版型不好或面料不舒服来引起关注。但博主千千认为,评价服装的好坏其实是众口难调的,每个人的偏好和雷区都不同。
为了能在不断涌现的测评中脱颖而出,许多博主开始思考新的视频创意,变得更生活化、情景化。比如,千千因为结婚向粉丝征集红裙子推荐的短视频获得了高点击量,之后她相继推出的敬酒服测评视频也获得了不错的反馈。
流量背后的生意经短视频、直播、电商的巨大营销红利,加之对实体店铺的打击,使得数字化运营成为贸易新常态。网店商家会主动联系测评博主进行推广,但这也意味着博主需要权衡真实性与商业合作的问题。
小娜等博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个虚拟平台上,如果这个平台不能回馈她们,她们很难坚持下去。一般测评类短视频的内容时长虽短,但其背后是博主数小时的付出。
个人运营的博主往往粉丝粘性更高。比如小娜,从日更短视频到创意构思都体现了她的专业与坚持。目前她已经拥有了30.8万的粉丝,测评已从兴趣变成了一份工作。她大部分的衣服由商家免费提供,并通过推广获取佣金。
除了博主个人,MCN机构也看到了短视频带货的商机。他们会联系博主提出合作条件吸引其签约。但个人账号的独特性让许多博主选择保持个人运营。因为MCN机构下的博主很难有选择说不,且同质化问题也较为严重。
有些博主选择签约机构是为了未来开设个人“网红店”。像飞天女胖警这样的博主在抖音上开设了自己的店铺并推销产品。但转型后也面临着粉丝流失、点击量下降等挑战。因此很多测评博主更倾向于帮网店带货来抽取佣金。
值得注意的是标签化问题在服装测评领域愈演愈烈。将身材缺陷作为标签来矮化女性身材背后其实是默认和肯定“高白瘦”作为大众审美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可能加剧消费者的外貌焦虑并引导冲动消费并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