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外贸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如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所适用的出口存在显著的差异。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他们享受的是被称为“免抵退”的出口。具体而言,“免”意味着企业无需缴纳销项税;“抵”指的是企业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进项税可以抵消国内贸易的销项税,从而降低应交的;“退”则是指多余的进项税可以返还给企业。
相较之下,贸易型企业则享受“免退”出口。这里的“免”同样指免除销项税,这在国内销售行为中通常需要缴纳。然而对于出口企业,这一部分的得以免除。“退”则特指企业采购用于出口的商品,其进货专用票上的进项税金是可以退还的。
关于“退税”,无论是生产型还是贸易型企业,退的都是进项税。但为何贸易型企业采用“免退”,而生产型企业采用“免抵退”,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两种企业类型的业务模式不同。贸易型企业采购与销售行为较为直接,商品采购后可直接销售,不涉及生产加工环节。而生产型企业则可能需要将一部分原材料用于内销产品的生产,一部分用于出口产品的生产,因此需以所有采购原材料的进项税先抵销国内贸易的销项税,多余部分再行退还。
在退税方面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型企业仅能对自身生产的出口产品进行退税。比如,若A公司是专长于制造雨具的生产型企业,而它向国外公司出售了文具产品,且A公司不具备生产文具的能力,那么这批文具的退税便无法实现。
反观贸易公司,它们在退税方面没有这样的限制,只要符合条件,出口的任何商品均可享受退税。
接下来,我们将为外贸企业详细介绍出口退税的全过程。
第一步:通过HS编码查询商品的退税率。
第二步:完成报价并达成交易后,进行报关通关流程。
第三步:打印出正式的报关单。
第四步:开具出口。
第五步:通知供应商开具进货专用,并在退税系统中进行勾选操作。
第六步:通过退税系统申报出口退税申请。
第七步:准备好单证资料的备案工作,并进行整理装订。
第八步:等待并接收退税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