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详细记录了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并形成审计结论的整个过程。在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底稿的作用举足轻重。编制审计底稿是每个审计人员的必备技能。
审计底稿的编制要点
- 明确被审计方的全称,以便于后续的审计工作。
- 清晰列出审计事项及对应的审计期间或截止日期,确保审计范围和时间点的准确性。
- 详细记录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及结果,以便于追溯和复查。
- 形成明确的审计结论,为审计报告提供有力支持。
- 注明编制人的姓名和日期,以便于追踪和责任归属。
- 经过复核人的姓名、日期和复核意见,确保底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为底稿分配索引号与页次,便于查找和管理。
底稿编制的注意事项
- 底稿应由审计人员逐项编写,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对于重大事项及相关的重要职业判断,应基于事实、理论和法规进行严谨的分析和判断。
- 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类型和审计事项性质,可以制定相应的底稿模板,提高工作效率。
- 使用索引编号对底稿进行编号,并确保底稿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引用的清晰性。
复核过程通常分为现场复核与分级复核两个阶段。现场复核由项目组组长负责,而分级复核则由审计相关负责人执行。复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底稿中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可靠,审计判断是否合理,以及审计结论是否恰当。若在复核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审计人员应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正。
审计底稿是关键审计资料,因此必须附上底稿中列明的各项审计证据。底稿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应与其他审计资料一起,按照审计资料保管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为了确保审计底稿的性和安全性,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限制非审计部门人员接触工作底稿。内部借阅应严格遵守审计资料借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