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天性,善意是一种选择 圣经中行善的榜样是谁

2025-02-1212:10:37创业资讯0

1

那些心怀慈悲的人,总是以开放的心态待人,总是为他人着想,并轻易地将他人视作良善之辈。

虽然心怀善意的人会承受更多的生活压力,也更易受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每位心怀善意的人在行善之路上,定是历尽了沧桑与苦楚。

或许他们曾遭遇欺瞒,遭受伤害,甚至被道德束缚。在当今社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实属不易,始终保持善良则难上加难。

大冰曾言,善良是人的天性,而善意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世界上大多数人天生便具有善良的天性。正如所说:人人都有善根。只是有些人的善根微妙难觉,可能一生都难以自我察觉。而有些人则因遭遇不良环境或经历不快之事,良知逐渐被埋没。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犹豫是否向人展示善意。因为我们也曾以善意待人,却屡次遭受冷漠的回馈,心生恐惧,渐渐心寒。

我们从未想过伤害他人,但同样不希望被伤害。伤害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带来的后遗症——我们是否还要再次信任他人,是否还要继续展现友善?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善人,我们的怀疑是否会伤了他的心?而如果他实为恶人,我们是否会再次受伤?

经历了多次伤害后,内心变得惶恐不安。我们疑惑,还有谁值得我们信任?那冷漠的表情下可能藏着一颗善良的心,而那灿烂的笑脸下也可能潜藏着险恶。

我们选择了保持距离,隐藏起自己的善良。但实际上,这种冷漠只是一种保护色,而真正的善良才是我们内心的底色。

如同《圣经》所述:当不法之事增多时,许多人的爱心便逐渐淡漠。

请倍加珍惜并小心守护这份脆弱而珍贵的善良。一旦错误地施予善良而遭受伤害,有人可能会永远关闭内心善良的门户。

​2

昨夜观一视频,描绘了一个雨天里女孩为乞讨老人撑伞的场景。

视频下有一条评论说,每当看到乞讨的人,她都会给予帮助,即使只有一元。即使那人可能是骗子,但她仍选择这样做。哪怕只有极小的可能性对方是真正的需要帮助的人,她也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她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心灵的安宁。如果她眼睁睁地看着有需要的人却置之不理,而对方确实有困难,她可能会因此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因此她坚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道理。

我想说,对于一个心怀善良的人来说,违背自己的天性去做出不善良的行为确实不易。尽管她帮助的对象可能是一个骗子,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伤害,但她仍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她不会因这样的经历而讨厌自己。

助人为乐、待人以善并非一种责任或义务,更应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因为这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慰、生活更加快乐且更爱自己。

每个人身上人性的闪光虽短暂,但正是这些转瞬即逝的光辉使人类显得永恒而伟大。即使我们屡次遭受伤害,我们仍会坚定地选择善良。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