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最简单解释 工作中什么叫执行力

2025-02-1216:06:52营销方案0

谈及年度计划的落地实施,人的因素显得尤为关键。在这一点上,管理者的痛点不谋而合:员工的执行力不够成为了一大挑战。

那么,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呢?答案在于“执行力”,而这背后的驱动力就是员工的意愿。

曾经,上海改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丁晖与“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一同爬山。在那次登山途中,丁晖请教了曾教授一个问题:“从式管理的视角,您如何看待执行力?”曾教授简短地回答了三个字:“我愿意。”

起初,丁晖对这三个字的深意感到困惑,但随着时光的推移,他逐渐领悟了老先生的智慧。

“执行力,就是当我在做我愿意做的事情时,它的效力是最高的。”丁晖如此解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自己热衷的事情,即使困难重重,也会义无反顾地投入。

相反,当人们不愿意做某事时,会找尽理由为自己开脱。曾仕强先生曾谈及人的性,指出当遇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即使是一点点付出,人也不会计较。

如今,“00后整顿职场”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00后员工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意愿。智联的报告显示,00后员工并非不愿加班,而是希望付出能得到合理的回报。

在管理中,我们常遇到一个问题:脑力劳动者的管理往往“体力化”。丁晖认为,对于脑力劳动者,管理者更应关注滋养和培育他们的意愿。因为人在被鼓励和信任时,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意愿。

管理者需要反思自己的管理风格。每天问自己:哪些言行影响了员工的意愿度?应该多做对员工意愿度有帮助的事,避免做有损员工意愿度的事。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他们的价值创造往往不像体力劳动那样直观。他们有时会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意愿度。除了改变管理风格和创造开放自由的环境外,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让员工个人价值得到公平公正的体现。

改进咨询公司倡导的“一切皆生意”的理念,就是为了让每个部门和岗位围绕价值创造、价值评估和价值分配三个方面去思考。这种理念下,员工可以用虚拟货币的形式来结算对业务成果的贡献。

这种模式避免了传统分配方式的弊端,让员工更容易理解并参与到公司的业务中。这也让员工个人目标和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