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以乡村背景为题,融入方言和口语,细述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点滴。
回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常在子洲县的周硷镇与横山县的石湾镇赶集。日子久了,那些常来常往的集市面孔变得熟悉起来,相互间问好时,常会问起:“上集你如何呀?”
那时,小镇生意兴隆,因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从集市上购得的货物转售至城里,便能赚取一定的差价利润。若有人赚了钱,大家便会称其为“帮肩”。
“帮肩”在这里的意思是了。以口语表达,即为“可以”、“不错”、“能行”、“差不多”。“帮肩”还可用于形容人的可靠性和事情的稳固性,如说某人做事帮肩,就是指此人值得信赖,办事牢靠。
在农村社会中,“帮肩”还用来描述人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互助关系,如同桃园结义的兄弟情深。过去,有些年轻人会在关帝庙结为异性兄弟,共同发誓效忠彼此,这种通过仪式确定的互助关系,便是“帮肩”。
我的父亲在十六岁时曾在横山县石湾镇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与人结为干兄弟。我每次去石湾赶集时,总会遇到一个年轻的干儿子喊我“干哥”,他在市场上也常帮我说话。这便是“帮肩”关系的体现。
“帮肩”一词的应用还扩展到了其他地区,如宁夏、关中、山西、东北等地。虽然未被词书收录,但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交易市场上,人们交流中频繁使用这个词,尤其是当人们来自时,“帮肩”一词传得既快又远。
值得一提的是,“帮肩”一词与生辰八字算命有关。在算命中,“比肩”指日主天干与其他天干的相,寓意有帮扶助力日主的功能。这种概念后来被引用到生活中,用以形容人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帮肩”。
“凑胡”这个词主要在榆林、延安及其周边地区使用。例如在陕北人玩的一种纸牌游戏中,“凑胡”则代表赢局。当一名玩家手中的牌凑够十胡时,且没有无效的牌,就称之为“成胡”。
十年前我写了一篇《坊头街家话石湾》的文章。“坊头街家”这个词语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探索。这个词语形成于陕北的集贸市场上,后来引用于人事关系中。它表达了先来后到的次序和道理。
许多词语都有其出处和历史背景,但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多数源于生活本身。如今网络上的扣扣、微信、驴友等词汇便是生活中的新产物,古籍中并无记载。
2024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