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水族爱好者们钟爱于在鱼缸内点缀些蚝壳,其初衷多是为了改善水质或是促进硝化细菌的繁衍。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无伤大雅的举措,但若细细推敲,其背后却蕴藏着一些学问。
哗仔对于养鱼的热情可谓是无以复加,尤其注重细节。他知道,仅仅在鱼缸中放入蚝壳并不能一蹴而就地达到预期目的。
蚝壳的利用,哗仔初次尝试于锦鲤池中,用量颇丰,旨在稳定水质。这其中,关键的一环便是维持水体中的KH值,这对锦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观赏鱼爱好者的圈子里,随意使用蚝壳的情况屡见不鲜。蚝壳虽好,却并非无条件可用。若使用不当,观赏鱼有可能因此生病。
物品的应用,理应建立在其基本了解之上。对于蚝壳,很多新手可能仅视其为碳酸钙的集,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接下来,哗仔将深入解析蚝壳的使用前提,希望为各位提供更明晰的指导。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所有淡水观赏鱼玩家,尤其是那些已经在鱼缸里尝试使用蚝壳的朋友们。预计阅读时间约218秒。
说起蚝壳,南方人的生蚝与北方人的牡蛎其实指的是同一种生物,通俗点说就是“海蛎子”。
生蚝不仅是一道美食,还具有用价值。牡蛎壳在中医中有其独特地位,而蚝壳的利用则更多是在水族箱中。
传统的观点认为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实际并不完全如此。它含有九成以上的碳酸钙,但还有其它成分,如蛋白质等。
蚝壳分三层: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其中棱柱层和珍珠层富含碳酸钙,而角质层则是蛋白质的所在地。
正是基于其成分特性,蚝壳在水族箱中有着特定的运作原理。碳酸钙的微量溶解与观赏鱼的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作用,形成碳酸氢钙,进而影响水体的酸碱度。
并非所有鱼缸都适合使用蚝壳。喜欢弱碱水的观赏鱼可以大量使用蚝壳;而对于喜欢弱酸水的鱼来说,使用蚝壳则需谨慎考虑。因为蚝壳的长期使用可能会改变鱼缸水的酸碱度。
直接从市场购得的蚝壳不可直接投入鱼缸,需先进行消毒处理。其表面的角质层若不去除,会影响其调节水质的效果。
除了蚝壳,有些水族爱好者会考虑使用扇贝壳等其它贝壳类物质。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作滤材,但效果可能不及蚝壳显著。
关于蚝壳与珊瑚骨的选择问题,二者各有优劣。蚝壳价格亲民且易得;珊瑚骨则更为高效但价格略高。如何选择需根据个人情况及预算来定。
如何有效消毒蚝壳以预防病菌带入鱼缸?想要了解答案的朋友们,欢迎点击下方蓝色小鱼图标加入哗仔的观赏鱼圈子。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哗仔养鱼笔记》,还有更多实用小秘诀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