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和巴甫洛夫实验区别 巴普洛夫和斯金纳

2025-02-1219:22:06营销方案0

在探究心理学的领域里,各路心理学家的实验和理论都与各类动物的实践密切相关。就像我们熟悉的各种杰出心理学的实验角色,它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让我们来一一详细探索。

一、关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教授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动物的生理反应和刺激间的关系。当他观察狗进食时发现,当狗在自然地进食时,唾液是一个无条件反应。但如果我们多次在狗吃食之前摇铃,随着时间的推移,铃声就变成了与食物相伴的条件刺激,引发了条件反射。我们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这种作用中的规律,不仅包含获得的强化,还有消退和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二、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通过饿猫开笼实验,揭示了学习的本质。他观察到猫在尝试打开笼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尝试和错误,最终能够快速并准确地打开笼门获取食物。这个过程被桑代克总结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即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最终形成的模式。同时他也提到了准备律、练习律以及效果律的重要性。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斯金纳箱”实验中,白鼠通过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这种反应概率的手段。他进一步提出了强化、惩罚和消退等概念来解释这种学习机制。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对儿童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当孩子们观看不同的影片片段时,他们会受到所看内容的引导,特别是在榜样影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度。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学习会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和习惯形成。

五、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苛勒通过黑猩猩够香蕉的实验展示了顿悟学习的过程。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并不是盲目尝试错误动作,而是坐下来观察并思考。当它突然领悟到如何解决问题时,就会采取行动并成功解决问题。这种顿悟学习是主体内部构建的一种心理完形的过程。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