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行政辖区的规划面积,在扣除白沙组团、九龙组团以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特定区域后,约达九百一十七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
中心城区的边界由连霍高速公路至北,郑民高速公路至南,郑东高速公路至东,新G107(万三公路)至西,总共覆盖了三百二十三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的有效期覆盖了从2016年至年的时间段,其中近期的计划则截止至2020年。
据城乡总体规划显示,该地区的预计总人口在2020年将达一百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八十一万人,标志着城镇化水平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一。到年,总人口预计将增长至二百一十万人,城镇人口将增加至一百九十五万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增长至百分之九十三。
规划中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面积为二百二十点三平方公里。在城镇空间布局方面,制定了“三轴、三区、多组团”的格局,形成以郑开大道公共服务轴、万洪公路产业轴和雁鸣大道县域城镇发展轴为主的“三轴”结构;同时划分为沿黄生态保育区、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南部生态农业区等“三区”,并规划了多个城镇组团。
在产业发展布局上,构建了“两群三区三轴带”的空间结构。其中,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产业集群以及汽车产业集群作为“两群”的核心;北部设立了沿黄生态休闲产业区,中部为都市产业区,南部为现代都市特色产业区;而先进制造业产业关联轴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带则为“三轴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城乡综合交通规划方面,力图与郑汴一体化战略相协调,建立设施网络完善、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通道体系和一级主干路系统的建设将被强化,确保县域与主城区、实验区以及各乡镇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中心城区层面,该区域被定位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中心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它还是郑汴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郑州都市核心区的一个关键部分。
就城市职能而言,该地区被设定为中原经济区的汽车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中心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同时也是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和现代农业服务基地。它还承担着郑汴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职责,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生活区域。
在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的控制上,到2020年预期中心城区的人口将达到74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3平方公里以内。到年,预计人口将增至1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至1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维持在100平方米左右。
空间布局方面,中心城区将形成一个以贾鲁河及周边林地资源为核心的“一核聚力”结构。通过这一核心的辐射作用和多处区域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联动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协同进步。同时通过建立多条生态廊道、绿道等措施来优化城市组团间的空间关系。
在综合交通规划上,重点是优化各组团间的道路网络衔接,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快速路网络和主干路网络的构建将成为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重点。中牟县中心城区还将规划建设五条轨道交通线路。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将采取综合措施应对降雨问题,计划到年使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绿地系统规划方面,将构建多层次、网络型的绿地景观系统。这包括一个区域生态绿核——郑汴公园以及多个楔形绿地和生态隔离廊道等措施来确保城市“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