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位俊男靓女携手共度人生之前,双方家庭的共同心愿是举行一场仪式——订婚。订婚仪式不仅是对两人情感的肯定,更是为即将到来的婚礼铺路预热。虽然看起来只是一场小型的庆典,但其背后却蕴藏着诸多讲究与文化传统。
让我们一同探讨订婚时需知的三大要点,对即将步入喜庆殿堂的家庭而言,这些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自古以来,婚姻便被视为人生大事,尤其在古代,有六道结婚流程,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其中,纳吉和纳征便是我们常说的订婚环节。在古代,订婚是双方父母交换庚帖,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时刻,男方还需在此时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而“订婚”这个词,则是从西方传入的概念,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逐渐被中庭所接受。
如今,在双方家长和亲戚的见证下,男女双方的订婚仪式成为了一种传统。在这一天,两人正式确定结婚的意向,并开始为婚礼做准备。虽然有时是男方主办,但随着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女方主办或共同承担订婚费用的情形也屡见不鲜。
订婚的流程因家庭而异,有的家庭选择简单举行,仅在饭店设宴,双方父母和孩子聚在一起,简单聊一聊彩礼和嫁妆即可。而有的家庭则非常重视这一仪式,邀请众多亲戚朋友共同见证这一幸福时刻。
在订婚的流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环节值得注意。首先是迎宾,双方父母和孩子会在饭店门口迎接前来参加订婚的亲戚朋友。接下来是致辞环节,双方家长会说明宴会的目的和意愿。紧接着是确定彩礼和嫁妆的环节,这是表达诚意和对婚姻支持的重要方式。餐品的选择也有讲究,数量多为双数,代表吉祥和祝福,同时还要注意双方家庭是否有忌口食物。用餐后,双方父母送走亲戚朋友,订婚仪式便告一段落。
除了这些流程外,民间还有一些关于订婚的讲究和传统观念。比如,家有白事的人不宜参加订婚,以免带来不吉之气;孕妇因胎神与喜神相冲也不宜出席;属相相克的人也常被认为会给新人带来冲撞;大病初愈的人因为身体虚弱及现场的劳累和食物的限制也不适宜参加订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