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卓越融入日常,这是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
观念塑造习惯,习惯影响性格,进而决定命运的方向。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何克服四大陋习
一、四大陋习的克服之道
1. 陋习一:“说过了却不改”
不是单纯地说过就可以算作改进,重要的是和监督执行。有效的管理需要细致的盯查,只有盯住过程,才能得到期望的结果。管理者的风格会转化为领导魅力,进而形成权威,最终推动执行力。
例如,日本森永验货员在面对中方制造厂交货压力时,通过主动的跟进和管理工作,成功改变了不可能按期交货的现状,展现了日本人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
经验第一次就做对,既经济又高效。管理者的职责包括计划、、领导和控制。员工往往只关注和执行被检查的部分,持续的跟进和监督是确保任务按计划完成的关键。
2. 陋习二:“我不会”
企业竞争力在于持续的学习和改进。做任何事前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行动指南。当员工遇到困难时,应将问题转化为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技能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通过训练养成习惯。基层管理者需要区分不同的工作职能,并针对员工进行系统的训练。
员工素质的培养包括:哲理的启发、理念的树立、知识的积累以及技能的掌握。
3. 陋习三:“不可能”
将“不可能”的观念转变为“可能”,是企业竞争的新要求。21世纪的企业竞争已经进入潜力竞争时代,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为可能。
企业需要实践而非空谈来取得成功。潜力需要被“逼”出来,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实现梦想。
4. 陋习四:“找借口”
成功者不找借口,找借口只会使优秀变得平凡。在面对失误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并解决问题。
区分客观的失误与主观的借口是必要的。寻找借口者往往在推卸责任。
二、基层执行力的构建
基层执行力包含四个方面:服从力、协作力、沟通力和行动力。
服从是执行的前提,基层员工应养成习惯从。企业应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员工入职合同的组成部分。
高效沟通是协作的基础,而协作力是团队精神的精华。没有协作,就谈不上团队。团队的生命力在于压力与合力的平衡。
提高沟通力的三个层次包括技术层面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唯一性;制度层面的及时性;以及态度层面的主动性。
三、中层执行力的强化
中层执行力涵盖更广泛的方面,包括服从力、计划力、配置力等。
对于从非管理岗位转至管理岗位的人员,需要进行职业化和管理角色的转型。
管理的动因在于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平衡。管理者的作用在于发挥下属和团队的才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