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规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已然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速度。为了与之相适应,我国的电子商务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电子商务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那么,电商法究竟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国电子商务法》是为调整、规范企业和个人在数据电文交易、络交易中所产生的各种商事交易关系,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社会关系、管理关系的法律总称。该法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管理规定;
2. 电子商务合同的签订与执行流程;
3. 电子商务争议的解决机制;
4. 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
5. 相关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
其中,电商法的亮点包括:
1. 电商个体等经营者需进行市场主体登记,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2. 严厉打击“刷好评”行为,禁止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虚假宣传;
3. 网络搭售商品必须明确标示,不得设置为默认选项;
4. 快递服务需按承诺或约定时限交付商品或服务,并承担相应风险与责任;
5. 押金退还问题得到规范,符合条件的押金应及时退还给消费者。
与传统商务形式相比,电子商务具备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市场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全球消费者都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范围。我国正通过乡村振兴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交易快捷化。电子商务利用计算机技术能迅速完成交易处理,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
第三,交易虚拟化。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务活动,从洽谈、签约到支付等环节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实现了完全的虚拟化交易。
第四,成本低廉化。网络商务活动降低了信息成本,减少了交通和中介费用,使整个交易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第五,交易透明化。电子商务的整个交易过程都会在电子屏幕上显示,使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化。
第六,交易标准化。电子商务的操作需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确保了交易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第七,交易连续化。互联网的24小时服务使得企业可以随时为全球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确保了信息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