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场——教学指引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的课程内容展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列举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类列举,以增强其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种水果图片。
学生:每人准备三种水果图片若干。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类列举的方法,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答案。
2. 在列举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文字、符号或者表格。
3. 能用分类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估任务]
设定情境:用苹果、香蕉和草莓三种水果制作果盘,至少使用一种水果,最多使用三种水果。
问题:一共可以制作多少种不同的果盘?
小组合作要求:
1.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摆放。
2. 每摆放一种果盘组合,就使用喜欢的方式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3. 小组间竞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快速找到所有可能的果盘组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展示课件)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朋友家做客,猜猜是谁的家?(小猪佩奇)佩奇妈妈为佩奇准备了早餐,大家来猜猜佩奇早餐会吃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如汉堡、三明治等)
师:除了这些,佩奇妈妈还为佩奇准备了果盘,但是她有一个要求,我们要帮助佩奇来制作果盘。果盘的材料是苹果、香蕉和草莓三种水果。
(展示问题:用这三种水果做果盘,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佩奇妈妈的要求。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师:如果你是佩奇,你会选择哪种水果来做果盘呢?
(学生回答后)师:为了能清楚又快速地记录下所有可能的果盘组合,大家该如何进行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按小组合作要求完成任务。
小组合作要求再次强调,并开始活动。
三、展示与讨论
师:请各小组展示他们的记录结果。在展示时,先说找到了几种果盘组合,再详细说明每种果盘使用了哪些水果。
(对比不同的记录方法,如文字记录、符号记录、列表法等)
师:通过对比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或建议?
(引导学生发现按顺序列举的好处,如不重复、不遗漏等)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三种水果制作果盘。通过分类列举的方法,我们能够快速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五、板书内容概括
[顺序] [分类列举] [不遗漏不重复]
[只用1种水果] [用2种水果] [用3种水果]
[确定分类] [列举方法] [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