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产线通用的技术要求概览如下:
整线设计与实施:采用AGV小车进行物料配送,整合装配、测试、焊接等作业站点。主体结构由倍速链和滚筒构成,部分工序通过机器人和自动化设计完成。对于复杂工序,采用人工辅助工具的方式执行。构建MES系统,以收集并统计所有关键数据。
1. 生产节拍:每6秒处理一个电芯,换算成生产效率为10PPM。
2. 设备节拍测试需遵循甲方认可的规范,并在甲厂批量生产后进行测试验证。
3. 预期在SOP的90天内实现设定的实际产出节拍。
4. 设备运行率需达到98%以上(即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与生产工时的比例)。
5. 良品率要求:因设备导致的电芯报废率低于0.1%,设备在到达现场的6个月内需达到设计要求。设备的一次性合格率至少为98%,经修理后的总体合格率需达到99.9%或更高。
6. 所有作业过程中的测试数据及拧紧工具的拧紧数据均需记录并保存在服务器中,系统可核对数据,若发现异常则通过蜂鸣器报警。
7. 报价需包含所有产线配套设备及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物料AGV小车等。
8. 生产过程中不良品需设有独立出口,并配备小型的接收物料车。
9. 所有电芯的抓取均需具备防掉落功能。
10. 设备上将印刷甲方的logo、颜色及标识。
11. 核心设备选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并在得到甲方同意后进行选型。
12. 各工站需配备相应的消防措施,产线上还需设置安全围栏、电子光栅等安全防护设施。
13. 对于PACK产线的下线环节,应采用打包机进行独立包装。
关于电芯与模组的兼容性要求:
电芯尺寸范围、模组尺寸范围以及PACK箱体尺寸范围需明确,确保兼容性。
产线工艺主要分为模组段与PACK段。模组段主要负责组装电芯成模组,而PACK段则负责将多个成型模组组装至壳体中。
(1) 模组段的工艺具体内容为:
详细说明模组段的组装流程及技术要求。
(2) PACK段的工艺具体内容为:
详细描述PACK段的作业流程及技术标准。
车间空间规划相关注意事项:
1. 车间的右侧第一跨不适用作生产产线,因其作为卸货平台。
2. 规划产线时需考虑物流通道与参观通道,可设置于两边或中间。
3. 规划生产人员的走动路径,从室开始进行规划。
4. 车间左手边的洗手间宽度可优化利用。
5. 产线采用U型布局,首道工序从车间右侧开始,最后一道工序在右侧结束。
6. 产线内部仅进行模组和pack生产,不涉及集装箱组装。
7. 对于需要上线原材料的工序,需设置原材料缓存区,确保至少能满足1小时的产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