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咨询:流程再造(六)
本文是依据华博咨询合伙人刘建兆老师的线上课程《流程再造》所整理的内容。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探讨了判断标准的重要性。我曾对学员们说,他们并不缺乏操作标准,而是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因为即使我告诉他们如何操作,如果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那么这些操作指南也是无用的。
回到主题,流程的引入解决了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信息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的沟通效率。要素中包信任与沟通,而高效的信息沟通则表现为信息的对称与畅通。
许多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当客户取消订单时,如果采购部门仍继续采购原材料,最终将导致库存积压等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打破信息孤岛,以减少企业的无效劳动。
我观察到,有些企业的报表数据填写得非常繁琐。实际上,经过测试发现,企业的原始数据可能只有40个左右,而其他很多数据都是经过加工而来的。在信息未共享的情况下,每个部门都在进行各自的数据处理工作。通过信息化建立一个数据系统后,我们会发现原始数据其实并不多,许多数据只需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例如,销售利润率的计算就是将销售利润除以销售收入。一旦我们拥有了这些原始数据,就能进行相应的计算。这正是流程化所解决的信息化问题。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主要讨论了的相关概念和要素。现在我们要转向流程再造的话题。我们需要澄清一些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流程这一工具。
那么,流程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流程的诞生与提高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提升个体的工作效率。以泰勒和福特为代表的工作效率研究为此奠定了基础。到了第二个阶段,流程不仅关注提高效率,还更加注重创造价值。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追求速度和数量,还要确保我们所做的工作具有客户价值。
以一个常见的工作场景为例:当客户交付出现问题时,生产人员、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可能会互相指责。在这个循环中,责任变得模糊不清。这就是客户价值出现背离的典型案例。在第二个阶段中,关键词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流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企业不仅要做好客户服务,还要制定战略、进行市场竞争、寻求市场地位等。例如华为等企业就是这样做的。他们首先关注基本客户服务,然后逐步发展出战略行为和全球布局等更高级的流程。
在这个阶段中,流程的演变强调了战略的概念。简单来说,战略是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流程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
再来看流程本身的要点。从概念上讲,流程就像一个虚拟的加工厂。它需要输入原材料,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步骤来完成加工并最终产生结果。输入、活动和输出是流程的核心要点。理解这个概念并不难,但将这个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则较为困难。
为了更具体地理解流程并对其进行再造或优化我们需要进一步分解其要素并绘制出详细的流程图或蓝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关键要素和配套要素。
从定义上讲流程的要素包括输入、活动和输出这是最基本的核心要素任何流程都离不开它们。
同时围绕这些要素我们还可以引申出其他的一些要素如接口、方法和顺序等。
从输入的角度看流程需要有明确的接口制度和方法并且要有顺序这些接口就如同流程中的“门”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打开才能保证流程的顺畅进行。
其次流程的运行需要资源的支持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等。一个有效的流程应该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这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理解流程的概念和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从而提高的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