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造制历史悠久,其基本样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为圣人造琴,如蕴含儒家风范的仲尼式、神农式和伏羲式。
二为文人造琴,如落霞式的浪漫、蕉叶式的优雅、连珠式的严谨等。
三为帝王造琴,如襄王琴、璐王琴等,皆显露出其独特的艺术气息。
每一种古琴的式样,都是造琴人依据自己的审美,通过对琴身的巧妙变异,展现和发挥个人艺术特色的结果。每一种琴的式样都承载着其独特的思想语言。
古琴的造型特色主要在项部和腰部有所差异。现对常见的古琴样式进行分析。
仲尼式
仲尼式,亦称孔子式或夫子式。其特点为方首琴首,琴颈、肩处内收呈一斜下的圆弧,腰部内收一方条,项方折内收,腰内折成一直线。整体设计简洁大方,弧度结合圆方,恰如儒家处世之道的体现。此形制流传广泛,为最普遍的两种形制之一。
伏羲式
伏羲式造型浑厚,微圆的琴首,配合1个弯圆的颈和2个连续半月的腰部设计,与琴首一体化的肩部呈现出独特的形态。自唐代以来,此样式历代均有名琴问世,为古琴样式中最古老的一种,与仲尼式并列为最广为流传的两种形制。
其他文人造琴式样
如“落霞式”,以美丽的名字联想到灿烂晚霞的情怀,琴体呈波浪形,充满浪漫色彩。又如“连珠式”,项、腰各作3个连续半月形弯入,如珠串相连,结构严谨,音色清丽。这些文人造琴的式样,都展现了文人的独特和审美。
神农式
神农式的特点是从琴肩部位到琴头弯接,下部在雁足部位起一个弯,线条简捷明了,是流传较普遍的款式。
凤势式及其他
凤势式从琴头直接起弯或从岳山起弯,上边两个弯,下边两个弯,样式古朴而流畅。还有混沌式、正合式等样式,各具特色。
绿绮式
绿绮不仅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名琴,同时也成了古琴的别称。绿绮之名与其音质和司马相如的诗赋才华相得益彰。
师旷式
师旷式(又名月琴式),相传为春秋时期著名盲人琴师师旷所创。其特色在于琴体项腰间作圆月形设计,造型独特,音韵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