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模型制作_八大行星模型制作

2025-02-1317:08:53创业资讯0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随着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科学教育已成为科普工作的关键内容,凸显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在我省推进教育“双减”中,我们不单注重增加科学教育的分量,更致力于培养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及探求欲。传统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创新“打开方式”正在校园中生发。

在太原市大南关小学,校园成了实验室,科学种子在学生的体验中生根发芽。学生们制作太阳系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造创意家具,参与各种科技实验。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和创新,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素养。王骁教导副表示,体验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揭秘的过程是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质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正在拓展科学课程资源,深化实验教学创新。在太原市青年路小学,一面“问题墙”引导学生们将疑问写在墙上,老师带领大家用科学的方式梳理总结,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和创造。这里的孩子们正在将一花一草都作为实验对象,动手能力是他们科学素养的有力抓手。

在大南关小学,精耕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学得更多样,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变。教师团队精心设计跨学科、生活化科学选题,将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融入学校校本课程与项目作业中。课后作业也变成了学习单、观察日记等新载体,有效减轻了学生负担,也帮助学生自发留心生活、投入实践。

在临汾市汾西县勍香镇北街小学,山西省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通过表演科普剧《超市奇幻夜》,将科学小问号变成学生们的创意感叹号。在太原市滨河东路小学,创客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们围坐在电脑前设计创意编程作品,将一个个“小问号”变成创意的“感叹号”。

在我省的偏远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中,科学教育也“一个都不能少”。科普大篷车将优质科普资源送进这些地区,引导更多的孩子们接触科学。科技辅导员们深入乡村小学、初级中学,为孩子们进行科普活动,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