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已有多年,该理论起初的设想只是互联网"长尾效应"的一部分。
人的认识始终在不断发展。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长尾效应的发展已显现出两个不同阶段:从PC时代的长尾到移动时代长尾的转变。在PC时代,长尾主要关注的是传统商业模式中未被重视的80%人群,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将他们起来;而到了移动时代,长尾效应则更加注重需求与供给的创新,甚至可以说是在创造需求与供给。
长尾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未达到预期的深度和广度。这主要是由于几个原因:将长尾理论局限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导致其被机械地拆解;互联网时代新的概念层出不穷,但真正深入思考的人却不多;许多人只是对长尾理论有所了解,却未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导致应用时常常出现偏差。
例如,搜索引擎作为大数据营销的关键环节,原本应该是展现长尾效应价值的重要舞台。事实上,搜索引擎往往只是用来满足多数人的搜索习惯,对于那些独特的、小众的需求往往被忽视。电商行业也未能充分发挥长尾效应的潜力。尽管电商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的机会,但真正的商业巨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PC时代,长尾价值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非实践之中。尽管传统企业对于难以聚合的80%人群的蓝海市场抱有极大的期望,并希望通过互联网进行切割和细分,但现实却往往与期望相去甚远。传统企业对于市场的主导权有着强烈的欲望。
随着移动端口的崛起,长尾理论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移动端口的用户画像更加稳定,长尾的在线时间更长,商用价值也更加多样化。这为长尾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会。在移动时代,销售端前置使得卖家能够转移销售成本,而买家则掌握了更多的交易主动权。
改变卖方的主体资格是移动时代长尾效应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卖方的主体资质往往受到诸多限制。移动端的长尾效应正在打破这些限制,为过去没有销售资质的人群提供了进入销售市场的机会。这不仅有可能带来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可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
改变买方的空间局限也是移动时代长尾效应的重要表现。在移动时代,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购物。这种便利性不仅扩大了市场的容量,也刺激了消费者做出在原有空间不会做出的购买决定。
移动时代的交易属性也发生了改变。过去那种贱买贵卖的模式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公平、透明的交易方式。这些都为长尾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长尾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从PC时代的低成本聚合到移动时代的创新需求与供给,长尾效应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长尾理论的潜力。
总结
长尾理论自提出以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PC时代的低成本聚合到移动时代的创新需求与供给。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应用并未达到预期深度和广度。但随着移动端口的崛起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长尾理论正展现出新的活力。通过改变卖方的主体资格、改变买方的空间局限以及改变交易属性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长尾效应的潜力。
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利用这些新型工具和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