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中心_岗前培训三个内容包括

2025-02-1411:21:56经营策略1

近期,内资企业频繁提及一线员工流失率上升及员工职业素质问题,责备之声指向员工缺乏责任心、不敬业等方面。在对比国际大公司的管理实践时,似乎鲜见对其员工素质的质疑。

场景一

遥望一处繁忙的工作现场,新员工们在班长的指导下,正努力完成手中的工作。这是佳能公司新员工训练的一幕,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员工流失率的加剧,优秀外资企业同样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培训。

新员工们竟然在搭积木!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型企业中,这样的入职训练令人好奇。询问后得知,用双手搭积木是为了培养新员工双手操作的作业习惯,使其符合岗位操作要领。

场景二

内资企业在规划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常陷入误区,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和意识,而忽略了实际操作。其实,对于企业而言,新员工能够正确操作才是首要目标,理论掌握和意识培养可随后进行。

班组长在新员工培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新员工的第一位职场教练。面对高流失率等现实问题,班组长应尽力做好份内工作,优化班组人文环境,让员工有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强化基础管理,建立不怕员工流失的训练模型。

基础管理一:作业标准化操作要领书

在工作中,当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不应立即指责员工缺乏责任心或质量意识,而应反思是否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导。例如,一个机械手抓取玻璃杯的情景,启示我们应为员工提供唯一的、明确的操作指南,就像给机械手设定程序一样。

《作业要领》的呈现方式需简单明了,避免因员工差异产生歧义。其编制应依据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或班组长操作动作的范本,再经工艺、安全、设备工程师审核后推广使用。

基础管理二:重新设定新员工的工作内容

在丰田的制造体系中,员工职责明确。操作岗员工只需按照《作业要领》操作,其他工作由其他岗位完成。在新员工的培训中,应将工作内容进行划分,标准岗完成简单重复的操作,能力岗完成需要经验、技能的工作。这样能降低对新员工的能力要求,让他们更快地胜任岗位。

基础管理三:开发训练科目

为使新员工快速掌握《作业要领》的要求并形成操作习惯,需要设计一系列训练方法。在生产线外的独立区域,利用适宜的道具完成新人的训练。训练项目选择应遵循一定原则,确保新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动作,否则不能上岗。

训练只是开始,班组长还需在实际工作中继续辅导新员工,利用点滴教育的手段提高他们能力,运用防错技术降低无意识错误的几率。这样,新员工便能快速成为合格员工,并在班组中成为核心力量。

结语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