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阅览室成新宠:多数人渴望在公共空间持续充电
近期的社会调查表明,高达九成以上的受访者拥有在图书馆学习的需求。不论是准备备考、充电的在校学生,还是寻求学习资源的在职人员,图书馆成为了他们主要的地。
随着社会对学习文化的日益重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公共学习空间日益受到人们的期待。一项由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研究调查了1342名民众的看法。结果指出,九成多的受访者表达了强烈的需求。
现代年轻人对学习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渴望在有良好氛围且安静的地方学习。学校内的自习室往往因为座位有限、开放时间受限以及环境因素而显得供不应求。例如,安徽工业大学的杨婧老师就表示,学生们为了占得一个好座位,甚至需要在早上提前起床排队。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许多人寻求独立的学空间。对于学术爱好者、自由职业者或是备考公务员、研究生的个体来说,一个优质的公共学习空间显得尤为关键。例如,朱莹因准备考试而寻找多个学习地点,却发现噪音、灯光等环境因素时常干扰她的学习。
对此,大多数受访者期待文化机构能提供更多的公共学习空间。88.6%的受访者表示对此充满期待,其中44.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期待。这表明了社会对终身学习的追求和渴望。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图书馆等公共空间的开放时间问题也受到了60.2%的受访者的关注。他们建议延长图书馆、阅览室等场所的开放时间,以便那些下班后仍有学习需求的人能有地方去。
调查还发现,地域差异也影响了公共学习空间的分布。如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资源相对丰富,而二三线城市或小县城则相对缺乏。翟子文对此表示担忧,并希望学习资源能够进一步普及,为返乡青年提供更多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于公共学习空间的管理和利用也提出了要求。杨婧认为应保证空间的安全性,而翟子文则强调了空间的有效利用和防止其变成聊天场所的重要性。对于付费自习室的高昂费用问题,也提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降低成本的建议。
对于这些建议和需求,和相关机构应给予重视并采取措施满足。包括但不限于增设学习空间和座位、延长开放时间、强化空间管理以及鼓励企业或社会设立自习室等。也需要对已有的付费自习室进行监管,设立行业标准并加强监督引导。
关于受访者的分布情况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校学生、在职人员以及来自不同城市级别的人群均参与了此次调查,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反映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点。
本报告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整理而成,以供、教育机构和社会参考。
日期:202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