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键路径是指从起点到终点最大长度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上活动之和为总工期,关键路径上的活动被视为关键活动。
2. 关键路径上活动的总时差与自由时差均等于0。
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总时差计算方式为:关键路径长度减去经过这个活动的最大非关键路径长度。
对于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自由时差,情况如下:
①若紧后工作是关键工作,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具体计算方法参见第。
②若紧后工作不是关键工作,自由时差为0。
③若紧后工作包含关键工作和非关键工作,自由时差同样为0。
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一种三点估算技术。
- 最可能时间(Tm)、最乐观时间(To)和最悲观时间(Tp)。
- 活动持续时间或期望值(Te)计算公式为:(To + 4Tm + Tp)/ 6。
- 持续时间标准差为(Tp - To)/ 6,用于计算完工概率,如68%、95%、99%等。
接着我们来探讨前导图(PDM)或单代号网络图。
- 使用节点表示活动,用箭线表示活动之间的关系。
- 一项活动前的活动被视为紧前活动,后面的活动为紧后活动。
- 活动之间可以表达四种依赖关系。
箭线图(ADM)或双代号网络图则使用箭线表示活动,活动之间用节点连接,可能包含虚活动。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和一些概念的解释。
最早开始时间(ES)表示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
最早完成时间(EF)则为某项活动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计算方式为EF = ES + 工期估算。
最迟完成时间(LF)和最迟开始时间(LS)则是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而设定的时间限制。
总时差是工作推迟开工而不会影响总工期的最大时间差,计算方式为LS - ES或LF - EF。
自由时差则是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最大时间差。
关键路径是所有从开始到结束的路径中,活动历时之和最大的路径。
在计算关键路径和各项活动的时差、自由时差时,需注意考虑活动的紧前、紧后关系以及资源的限制等因素。
使用关键路径法(CPM)进行进度计划编制时,可以通过正向与反向推算的方式,计算出所有活动的ES、EF、LS、LF等时间参数。特别注意的是,项目可能有多条关键路径,但它们的总工期是相同的。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需要考虑到每个活动的作业时间、逻辑关系以及自由时差等因素。在绘制时标网络图时,还需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如水平坐标表示工作时间,实箭线表示项目活动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和制定项目计划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限制条件,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