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所在
品质至上,价值不菲。对于珍贵的材料,其价值并不只在于价格高低。业内人士皆知,危料曾在市场上一度风靡,其背后原因在于与缅甸翡翠的相似性,尤其那满目的翠绿令人为之倾倒。虽然其结构略显脆弱,绿色偏深且带有一点深沉的黑色调,但这正是它独特魅力的体现。
期间,直播带货异常兴盛,加之缅甸原石供应紧张,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玉商们为了弥补原料的不足,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危料。于是,这种一度被冷落的材料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悄然间在市场中火热起来。
危料,同样属于翡翠的范畴。即便其品质上乘,价格也并不低廉。随着市场逐渐透明化,消费者对于危料的认知也在发生着改变。从密度、折射率、硬玉成分到晶体结构,危料都严格符合国际对翡翠的定义标准。无论是哪一家鉴定机构,其出具的都会明确标注危料即为翡翠。早些年关于危料是否算作翡翠的争论已经逐渐平息,如今行业内外普遍认同危料就是翡翠。
为什么在危料与缅料同为翡翠的情况下,仍有人对危料心存偏见呢?这背后的原因颇为复杂。部分是因为危料在市场上对缅甸翡翠的传统地位造成了冲击。例如蓝调危料,其价格相对低廉,与缅料的蓝水种类极为相似,因此蓝水种类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白危料的出现也让市场上的缅料商家和消费者感到不安,因为两者在外观上极为接近,难以区分。尽管危料同样能出具A货翡翠,但若不良商家以危料冒充缅料出售,即使是行业内的专家也难以辨别,更不用说普通消费者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危料与缅料的差异微乎其微,何不将两者等同看待?但我认为这并不妥当。以青海料与和田料的对比为例,如果商家将青海料冒充和田料出售,消费者自然会感到不满。对于危料与缅料的区别,我们应当有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