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及初出校门那年,家人们围坐一堂,探讨我未来的职业道路。那时,奶奶轻声对我说:“孩子,记住,找工作别往南边去。”这句话如突如其来的风,让我一时恍惚,当时的我甚至无法领悟其含义。多年之后,我才逐渐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完整地说应是“穷不走南,富不去北”。南北之分,实则关联着皇城的方位。我奶奶的这种观点,源于老北京人对北区域的传统认知。
时间回溯到1644年,清朝铁骑踏入中原,明朝。满清北京后,进行了城区的清理与重组。明朝的们被赶出内城,为八旗子弟腾出空间。自此,内城成为八旗的领地,北也迎来了新的格局: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先说说“东富”。北的东部是商人们钟爱的区域。这里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通州大运河源头,交通便利。商人们选择在此落户,方便开展商业活动。就像如今的明星钟爱朝阳区一样,东城因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和重要性,成为商人们的地。
那么,“西贵”又是何意呢?这里的西,指的是内城与外城的西边。内城的西边曾是王府的地。王爷们喜欢居住在西边,或因上朝方便,或因西边的环境优美。、北海、什刹海等名胜都位于西边。外城的重臣们也大多在此建府,因此宣武门得名官门,但同时也因邻近刑场而闻名。
至于“南贱”,则是指当时北京南城居住着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士。这些职业虽然多样,但有些被视为较低的社会地位。南城成为了故事汇聚的地方,也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活动的舞台。
最后来说说“北贫”。清军入关后,北城成为皇族底盘。按规定,八旗子弟不得经商务农,只能依赖皇室供养。然而清朝末期,国力衰落,八旗子弟的生活水平下降,不得不变卖家产度日。即便如此,他们仍保留着昔日的体面与尊严。
尽管这是百年前人们对北的解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类似的观念依然存在。这不禁让人感叹老祖宗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