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的讨论中,关于职场人士达到3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对于人力资源从业者而言,他们同样面临着职场35岁现象的挑战。事实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这个年纪同样经历着一系列的职业考验。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关于HR职业发展过程的段子:
从25岁的HR专员逐渐成长至28岁的HR经理,再到32岁的HR总监,然后在35岁时面临的可能是职业的转向或保险领域的工作。从职业发展角度看,35岁的HR除了少数晋升为高管或CHO外,部分人可能达到HRM级别,但也有一部分会陷入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升职无望,前途迷茫。
35岁以上HR所面临的困境
1. 体能与脑力的双重考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HR工作常常伴随着加班、沟通与协调,体力的消耗不可避免。工作效率可能逐渐降低,即使努力坚持,后续的身体恢复也变得更具挑战性。加之现活压力下,健康问题如高血压、肝脏疾病等不断年轻化,影响了脑力活跃度。体力和脑力的下降是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
2. 适应能力的挑战
HR在跳槽至新公司时,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公司内部管理模式的了解,都是一个全新的适应过程。特别是在熟悉了之前公司的工作节奏后,突然更换工作环境时,无论是从快节奏转为慢节奏,还是反之,都需要快速适应。许多公司需要HR团队频繁出差或长期外派,这对于35岁以上的HR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3. 生活成本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
简单来说,35岁HR的人工成本高于35岁以下的HR。35岁以上的HR通常已婚,有房、车、家庭等生活开支的刚性需求。他们需要寻求更稳定的工作。他们需要平衡工作与生活,这需要投入更多的家庭精力。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对于企业而言,35岁以上的HR可能并不符合其人才画像的要求(许多公司的核心要求包括出差、深入业务团队等)。如果35岁以上的HR未能掌握战略思维和运营思维层面的知识和操作,他们的职业轨迹将变得难以掌控。
35岁以上HR的转型之路
一、HR角色的分类
资深从业者将HR分为三大类别:
- 管理类(M序列):人际影响力强、战略意识好、具备一定专业理解力和资源利用能力。
- 专业类(P序列):擅长抽象总结、结构化表达和PPT制作,但人际界面可能较弱。
- 行政操作类(Administrative序列):服务意识强、客户导向、认真细致,但决策强度和专业含量相对较低。
二、寻找出路与华丽转身
1. 紧跟时代趋势在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下,HR需要理解市场动态和未来趋势,并将个人职业规划与之相匹配。
2. 明确自我定位HR需要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梦想,同时对自己有合理的预期。
除了经济考量外,选择应更多考虑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3. 提前规划和准备对于有创业意向的HR,应提前了解公司的运作模式、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