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后浇带做法和现场图片_后浇带背包一次性做法

2025-02-1507:15:50经营策略0

后浇带的构造与应用详解

为了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以及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建筑结构中如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部位,常会预留一定宽度的后浇带。这些后浇带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一、后浇带的种类及其作用

1. 沉降后浇带:主要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异问题。

2. 温度后浇带:用于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拉裂。

3. 伸缩后浇带:为防止大面积建筑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开裂问题。

二、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1. 缝的形状与大小:根据墙板厚度的实际情况,直缝可用于厚度小于300mm的墙板,而对于更厚的墙板,则可选用阶梯缝、上下对称坡口形或凹形等多边凹形断面。

2. 钢筋处理:钢筋的状态,如是否保持原状或断开,需根据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例如,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而伸缩后浇带的钢筋则应断开。

3. 混凝土的选择与浇筑:一般应使用无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或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混合。混凝土的强度应比原浇筑混凝土高一个级别。

三、施工质量控制与保护措施

1. 连接形式与保护:后浇带的连接形式必须按照施工图设计进行,并采取保护性措施,如顶部覆盖、围栏保护等,以防止垃圾进入、钢筋污染和踩踏变形。

2. 模板与支撑: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未补浇混凝土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因此两侧的模板支撑不能拆除。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拆除。

四、后浇带的设置原则与注意事项

1. 设计原则: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设计原则。

2. 留设位置与设计认可:因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留设;因施工原因需要设置时,位置需经设计单位认可。

3. 间距与宽度:矩形构筑物的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宽度则以700~1000mm为宜,便于施工操作并满足结构构造要求。

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浇筑的厚度以及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

五、后浇带的特殊处理与养护

1.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需在混凝土初凝时用压力水冲洗,终凝后拆除钢丝网,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2.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需注意保护后浇带,观察记录并及时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