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折旧的四种情况_不计提折旧的情况有哪些

2025-02-1508:28:09营销方案0

在一个小工厂,我遇到一位工作了两年会计的朋友。提及公司的经济状况,他担忧地问起关于会计记账中的折旧问题。他说公司或许将面临两个月左右的停工期,因此对于工厂的机器设备等资产是否仍需计提折旧表示了疑虑。

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是财会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但考试的命题往往偏向简单直白,常常造成考完就忘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对于需要灵活思考的复杂问题,很多人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当工厂停工两个月时,按照常规思维,所有固定设备都停止运转,似乎没有损耗,因此不需要再计提折旧。

会计处理并非如此简单。根据我国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是有一定规范的。只有特定情况下,企业才能停止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除这些特殊情况外,其他情况下的折旧计提仍需持续进行。

会计上明确指出,企业固定资产按月进行折旧计提,并且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只有当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才能开始计提折旧。

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初级考试的朋友们,他们或许能记住这样一条规则:当月购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计提,而下月开始则进行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则当月照提折旧。这是把握固定资产开始折旧时间点的重要原则。

例如,对于价值100万的机器设备,当其会计账面上的折旧金额达到100万时,其在账上的价值便归零。这一概念较为直观,不会出现资产价值为负的情况。当设备已提完折旧并继续使用时,便不再进行额外的折旧计提。

当固定资产失去其使用价值,不再为企业带来任何经济效益时,会计上需要及时进行资产损失转出处理,将其从企业资产名单中剔除。该资产不再存在继续计提折旧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有人常常将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与大修理混淆。这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性能改造、改造价值以及账务处理上。

大修理主要是为了维持原有资产的特性而进行的局部修补,其费用一般不会太大。当发生大修理支出时,一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若金额较大,则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并进行一年以上的摊销。在大修理期间,固定资产仍需进行折旧计提。

而更新改造则是为了升级和改良设备,可能涉及部分设备的替换。在改良期间,固定资产需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当改造完成并达到预期可使用状态后,需重新评估其价值并重新开始计提折旧。

土地这一特殊资产的处理也需特别注意。按照规定,土地属于所有,企业只有土地使用权。通常情况下,土地会计处理会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已计入固定资产的土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其处理方式较为复杂。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单独入账的土地不再补提折旧。

经营租入和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是两种特殊的固定资产形式。可以形象地解释为:它们虽非你真正拥有,但你却能使用它们并从中受益。

这两种方式代表了固定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概念。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企业通过支付租金使用该资产,获得其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该类资产不进行折旧计提。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则视为企业自有资产处理,需承担风险并为其创造价值,因此需进行折旧计提。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情况外,企业的其他固定资产均需进行折旧计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日常工作中容易被混淆的两类情况:季节性停用固定资产和因安全隐患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

对于季节性停用的情况,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等不可抗力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仍需进行折旧考虑。

而对于安全隐患暂停使用的情况,企业需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设备进行大修理或停产整改时也应特别关注折旧的计算。

最后要说的是:在考试中觉得简单的固定资产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却能让人犯难。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切勿本末倒置只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是不可取的。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