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年来各种热门定性口号,如“史上最早”、“史上最火”等,当前的2025年“开门红”或许被冠以“史上最迷”的标签。这“迷”在哪里?又该如何解读呢?
在《杂谈丨夹缝中的开门红》等文章中,我们已对开门红及分红险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若以9月、10月的市场数据作为参考,虽显得平淡,但8月的市场表现,作为2024年的业绩收官月份,却透露出分红险领域的纠结与成色。
一方面,监管与总部机构都在推动分红险理念的转型,这可谓是利率下滑中的理性选择;基层机构与市场接受程度如何,尤其是习惯了固收的消费者与销售队伍,能否真正适应与接受,尚存疑问。
对于2025年的“开门红”与行业的未来期待,分红险的成色显得至关重要。当前,这一切仍充满变数,如同对2025年“开门红”的猜测,好坏、悲观与乐观,都打上了“史上最迷”的标签。
回看过去的2024年,市场利率的不断走低已预示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将持续下调。
以分红险这种“较低固定收益+一定浮动分红”的产品为例,其曾被广泛宣传,并被视为未来市场的主流。但随着的与市场动向的变化,分红险的含金量究竟如何?表现却并不如人意。
8月以来,接连,媒体标题每日一新。尽管这些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利好,但如何接住这些利好,也是对行业的考验。
在普通寿险产品预定利率正式下调后,市场短暂出现了一场“炒停售”的。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分红险,在此背景下却显得有些无力。9月试图回归分红险,却遭遇了分红险利率下调的窗口期。
从真实的市场数据看,2024年8月寿险业新单同比增长近250%,驱动力是普通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下调。在这个窗口期,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主的固收类产品成为销售主力,而分红险则显得无所作为。
在各家险企准备的“开门红”产品中,虽然分红险的比例有所提升,但主力销售产品多转向养老年金方向。分红险更多是作为提升价值的产品。
银保渠道作为分红险新单的最大渠道,其表现并不理想。经过“报行合一”洗礼后,银保渠道依然是行业新单最大的渠道,但分红险新单的销售并不理想。
个险渠道的情况也类似。尽管个险在8月实现了分红险新单的翻番增长,但其在整体新单中的占比仍远不及十分之一。而且个险人力趋于稳定后,反而不利于分红险的推动,因为队伍大都更习惯于销售固收类产品。
相较之下,中介渠道在分红险销售方面的意愿更为明显。一些头部中介通过社交媒体大肆宣传分红险,增加了其曝光度。当前中介的力量仍然微弱,大多数中介对于分红险的态度并不明确。
总体来看,无论是银保、个险还是中介,对于大规模销售分红险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底气和能力。整个行业似乎还没有为分红险的大规模销售做好准备。
那么,这个主打分红险的2025年“开门红”会是什么样子呢?卖得少了,保险公司或许会着急;卖得多了,又会不会带来更多未知的挑战?再考虑到各种陆续、市场环境进一步变化,分红险与“开门红”的未来更加成谜。
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保险行业需更加审慎地准备和调整其策略。
在不断变化的保险市场中保持敏锐洞察力并持续创新是关键所在。
让我们共同期待并探索2025年“开门红”的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