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七年级初中历史材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大家好!我是才舒。今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七年级初中历史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的广阔天地里,除了历史形象思维和历史逻辑思维的训练,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历史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谓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读、分析史料,自主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史料的深入研究、交流与判断,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将所学的历史知识活学活用,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相较于其他思维能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以史料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交流与研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例如,在讲解《秦末农民大》中的“秦的”部分时,教师可以精选史料,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背后的深意。
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交流,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秦始皇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并进一步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在《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及《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等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西汉初年的思想、汉武帝时期儒学重新成为指导思想的原因等。
通过这样的思考与探讨,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得到提升,他们能够更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辩论、历史小论文、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现象,从而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本质,汲取历史的智慧。
正如卜宪群教授所说:“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研讨、交流史料,深刻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关于七年级初中历史材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就聊到这里。期待我们明天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