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文章:小陈茶事
近日,有茶友向笔者倾诉了她的困扰。她去年购入的白牡丹茶,现在不仅香气全无,泡饮时还出现了怪味。更令人惊讶的是,原本茶毫密布的白牡丹,现在却像得了脱发病一般,白毫几乎掉光,都附着在装茶的袋子内。
这令她十分不解,为何这高级的白牡丹茶,在短短大半年内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本的花香雅致、毫香浓郁,变成了现在香气消失、杂味丛生,甚至还变成了“秃头”茶。
经过进一步了解,笔者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位茶友买回茶叶后,因为觉得纸箱包装看着别扭,而且取茶不便,所以她将茶叶放在了家里闲置的密封拉链袋内。
每次想喝茶时,便随手抓出一泡,喝完后也未做任何密封措施,便将袋子放回原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袋子内的白牡丹茶开始出现异样。
从茶友的描述中,结合笔者的经验判断,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出在装茶的密封袋上。
于是,笔者请求茶友提供装茶袋的照片。当打开图片时,不禁让人愕然——这密封袋看起来早已超过了它的“服役期限”。
密封袋的口部已经出现磨边,拉链式密封条的密封性早已大不如前,形同虚设。
使用这样的密封拉链袋存放茶叶,无疑是将好茶推向了火坑。
平日里,拉链式密封袋在喝茶时十分常见,其便利性不言而喻。但与此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在日常存茶时,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密封袋不适合长期存茶。
拉链式密封袋虽然方便取茶,但其密封性能随时间及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不宜用于长期存放白茶。
其服役期限通常较短,尤其是在湿度大的地区或潮湿季节,使用时间更应缩短。
二、存茶的密封袋不要重复使用。
已经存放过其他茶叶的密封袋,不建议再次使用存放白茶。因为这样容易使不同种类的茶叶相互串味。
三、密封袋存茶时不要混放。
每一种茶叶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在将茶叶装入密封袋临时存放时,不能混淆不同种类的茶叶。
四、开袋取茶时不要湿手取茶。
湿手取茶会导致茶叶吸附手部的水汽和残留气味,增加茶叶受潮和变味的可能性。
五、选择合适的临时密封袋。
在选择临时存放茶叶的密封袋时,应选择厚实、遮光的材质,尤其是外层应有牛皮纸或厚塑料,里层有加厚铝箔的拉链袋,且材质需符合食品专用级标准。
虽然拉链式密封袋存茶方便,但局限性也很多。在日常存茶过程中,我们应多加留意,避免因小失大。
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帮助到更多爱茶之人。也希望这位茶友能从此避免类似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