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的典故出处_司空见惯的惯指吗

2025-02-1606:26:54销售经验0

论及唐中期,一位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篇跃然纸上。

赠李司空

梳着高耸的发髻,身着云鬓新样妆,

春风一曲,宛如杜十娘的韵味。

司空虽习以为常,但对其仍视作闲事,

苏州刺史却因此断肠。

昔日,李绅邀请刘禹锡至其豪宅,共饮美酒。

李绅正是那位写下《悯农诗》的人。

锄禾日当午的辛勤,

汗滴禾下土的劳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为辛劳。

在李绅中进士后步入,他逐渐遗失了初心,融入了权力的漩涡,结营私。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争中的关键人物。

为了讨好上司李德裕,他草率处理了吴湘案,了法律。

他盛气凌人,不顾同窗的情谊,滥用职权,施行刑法,

已逾越了道德的底线,为所欲为。

唐朝中期,刘禹锡中进士后,任职于为御史监察。

因性格不羁,遭人排挤,后被贬为苏州刺史。

在苏州任内,曾与李绅同为司空的友人相识。

于是便设宴邀请刘禹锡,共饮佳酿。

宴席间,歌们吹拉弹唱,舞动助兴。

其中一位名为杜韦娘的歌才艺出众、貌美如花,受到刘禹锡的赞赏。

于是他即兴赋诗一首,以赠李司空。

在酒宴中,刘禹锡对宴席上的奢华表达了不满与痛惜,

对李司空的责备与劝诫之情溢于言表。

唐朝中期,上盛行奢华之风已成常态,对于豪华的酒席排场已司空见惯。

这已非他所能左右。

当时政局不安,藩镇割据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绅却沉溺于眼前的富贵之中。

其豪宅中养有众多歌,这无疑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漠视。

无论哪个朝代,歌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谁又能知晓这背后的巨额花费呢?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消费水平堪比千万富翁。让人惊叹不已。

一次,李绅的下属向他报告当地百姓因不满其而流离失所。然而李绅却以一句经典的话回应下属:

百姓如秕糠,风吹即散;饱满的颗粒自会沉在底部。

此言一出,下属愕然无语。

李绅的逻辑真令人叹为观止。

常言道:说时迟那时快,站着说话不腰疼。

到了李绅晚年,曾经的吴湘人东窗事发。

虽李绅已逝,但仍下旨剥夺其爵位,降为,且其后代不得再入仕为官。

他的所作所为给子孙带来了无奈的选择,断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道路。

正所谓: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历史总是有着其公正的裁决。

历史不会缺席对善恶的评判。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