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概念心理学_人际关系名词解释心理学

2025-02-1606:57:03经营策略2

心理社会学的关键一环:人际关系解析

人际关系,这一概念贯穿于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最后章节。在教师资格测试中,这一部分内容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进行记忆和理解。本文将围绕人际关系这一核心概念,结合常见考题,为大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备考有所裨益。

一、人际关系的本质与意义

1. 实质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为满足特定需求,人们通过交往所形成的心理上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2. 发展变化:关系的深浅与变化,取决于双方的社会需求满足程度。

3. 心理成分:它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在正式中,行为起主导作用;在非正式中,情感占据主导地位。

二、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在表现上主要体现在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两个方面。

1. 吸引与排斥

吸引:当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协调一致时,便会形成吸引。

排斥:而认知失调、情感冲突、行为对抗则会导致关系的排斥。

2. 合作与竞争

间的合作:间的合作效果往往取决于内的协作程度。

竞争:而竞争则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存在于间并影响着的生存与发展。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条件

人际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熟悉性和临近性、个人的特质、相似与互补的特质以及爱情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人际关系的形态。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

1. 强化原则: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能给予自己奖励的人。

2. 联结原则:人们更倾向于喜欢与美好经验联结的人,而排斥与不愉快经验相关的人。

3. 社会交换原则:人们基于成本与利益的评价来决定对一个人的喜好。

4. 相似性原则:人们往往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五、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仅列题目及答案,解析从略)

1. 单选题: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哪一因素的作用?(答案:A.熟悉性和临近性)

2. 单选题: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什么?(答案:D.需要满足的程度)

3. 判断题:请判断“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这句话是否正确?(答案:√)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