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及网络设备,尤其那小巧而又功能强大的交换机,想必各位都不陌生。当提及H3C品牌的交换机时,常听到的一个词便是“桌面型交换机”。那么,它与机房里的交换机有何不同之处呢?大家或许会想到即插即用、不能配置等通俗的说法。而从专业角度来说,桌面型交换机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属于二层交换机;相较之下,功能更为强大的三层交换机则具有网络层特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两种交换机的操作与工作模式。
一、操作交换机的交互方式详解
对于初入此道的读者,首先带您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配置交换机。
步骤一:借助交换机自带的电缆线(一头是串口,另一头是网口),将电脑与交换机相连接。在电脑上运行终端模拟程序,与交换机开展交互操作。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电脑输入输出命令,交换机处理命令,因此电脑在这里扮演了交换机的终端角色。
步骤二:若笔记本电脑没有串口,则需借助U转串口线来完成连接。
步骤三:推荐的终端模拟软件包括SecureCRT(付费)、XShell(个人版免费)、PuTTY(免费)。请注意,终端模拟软件并非本文的重点讨论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索了解。
下面将通过两个实际应用场景来介绍如何在HCL中模拟配置交换机,并讲解交换机的两种工作模式。
二、基础应用场景:两台PC通过一台交换机互访
在此场景中,我们将规划网络,使两台PC通过一台交换机进行互访。具体操作步骤(部分简单步骤请自行查阅HCL帮助)如下所述。
环节一:先在系统中添加一台交换机和两台PC设备。
环节二:启动这三台设备。请注意,如果在添加设备或停止设备后立刻启动,可能会遇到报错问题,此时建议稍作等待再启动。
环节三:将两台PC分别与交换机的指定端口相连。
环节四:配置PC的相关设置,如接口管理、IP地址与子网掩码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接口状态,若显示为“DOWN”,则需重启PC并再次配置,直至接口状态显示为“UP”。
完成以上步骤后,两台PC应该能够实现互相通信。
三、跨网络访问:更复杂网络环境的配置
现在,我们将搭建一个稍复杂的网络环境,使与交换机相连的两台PC分别拥有B类和C类IP地址,并实现跨网络互访。在此环境中,我们将涉及到VLAN的配置。
步骤一:进入交换机的命令行终端,输入相关命令进行VLAN的创建、端口添加及接口IP设置。
步骤二:完成交换机配置后,按前文所述方法重新设置两台PC的IP和网关。
步骤三:测试两台PC之间的连通性。
在此场景中,我们实际上看到了交换机具有网络层功能的一面,这是三层交换机与二层交换机的本质区别。
四、总结归纳
本文通过两个实际应用场景详细演示了交换机的两种工作模式。希望初学者通过本文的讲解能够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下一篇中,我们将介绍HCL中的一个有趣终端设备——“本地主机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