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巴马,虽为一隅小城,却享誉全国,美称“长寿之乡”。而在这片土地上,同样为人熟知的还有“巴马香猪”。这种猪体格,成年后体重仅百余斤,相较于动辄数百斤甚至千斤的大肥猪,实属小巧玲珑。尽管如此,巴马香猪的肉质却更为香浓美味,因此价格不菲。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这种香猪体格,养殖户通常不会等到它们长成成年才出售。当它们长到十几斤甚至几斤时,便会被送往市场销售。这主要是因为当地人钟爱“烤乳猪”,而十来斤的小香猪正是这道美食的上佳原料。巴马香猪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即便是刚出生不久的小猪仔也备受追捧。
养殖巴马香猪并非易事。虽然市场广阔,但养殖成本不低。以小吴为例,他从事养猪事业已逾十年,但发现养殖巴马香猪的利润并不如预期。他家存栏的30头母香猪,即使在丰收年份,扣除成本后净利润也仅四万多块,若遇年景不佳,情况更甚。
幸运的是,三载之前,小吴的养殖思路发生了转变。他发现有些农户养的香猪与众不同,体格与普通巴马香猪相仿,但毛色、嘴形以及蹄子更似野猪。经打听得知,这是近年来新培育的野香猪品种,是巴马香猪与当地小型野猪经过多代杂交的产物。
深入了解后,小吴看到了新的希望。如今的人们偏爱“”,尽管野香猪是人工养殖,但因含有野猪基因,其肉质更接近。同一部位的猪肉中,野香猪的肥肉更少,皮更紧致有弹性。这使得野香猪成为制作烤乳猪的更佳选择,烤制出的香味更为浓郁。
得知这些信息后,小吴果断决策,将家中的巴马香猪全部售出,转而购买同等数量的野香猪苗进行养殖。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当年的收益几乎与往年持平,第二年更是实现利润翻倍,每年扣除成本后利润达到十多万元。
那么,为何仅仅更换了品种就产生了如此显著的效益变化呢?关键在于野香猪的三大优势。其一,野香猪肉质更佳、香味更浓,因此市价远超普通的巴马香猪;其二,野香猪耐粗饲、适应力强,以草食为主,大大节省了饲料成本;其三,野香猪常在野外放养,体质、抗病力高,降低了用成本和伤病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