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高为156厘米,而我的丈夫则高达173厘米。我们有一个6岁的男孩,但他的身高并未达到标准,大约只有106厘米左右。丈夫却因此责怪我的身高太矮,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他嘲讽的话语如“父母矮小,孩子也难高大”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一直以来都因身高问题感到自卑,因此我更加不能接受我的孩子也遭受这样的待遇。
对于这个问题,我应该向医生咨询吗?孩子现在是否需要开始服用钙片或打生长激素呢?还有,孩子的身高问题真的是因为我太矮造成的吗?
理解这位妈妈的担忧和困惑是很重要的。孩子的身高确实是许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身高普遍有所增长。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长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800万矮小,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6.1万人的速度递增。
孩子的身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遗传、营养、运动和环境等。虽然父母的基因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约70%),但后天的营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也占据了30%的影响力。这30%的差距可能意味着从1.6米到1.8米的显著不同。
特别要强调的是,0-14岁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孩子的身高有可能突破遗传的限制,实现更高的增长。
一旦发现孩子的生长速度较慢,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以及生长速度。主要的检测项目包括测量身高及生长速度和测骨龄。
测身高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观察孩子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而测骨龄则可以通过X光片来判断骨龄大小,进而预测孩子的生长潜力。生长激素的缺乏是导致儿童矮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补钙并不一定能让孩子长高。
补充生长激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孩子长高,但必须注意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骨骼闭合的儿童禁用生长激素治疗,否则可能增加风险。家长也不应盲目给孩子补充各种增高物和钙片,因为这可能导致骨骺线提前愈合,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为了帮助孩子实现更好的身高增长,专家建议家长从营养、运动和睡眠等方面着手。例如,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特别是钙、磷、锌)等营养素,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特别是要在10点前让孩子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因为生长激素在夜间深睡眠时达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