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位粉丝在社交圈向我咨询,关于课程销售能否带来盈利的可行性问题。她希望能对现有知识类课程进行整合,然后通过网络渠道,如某宝、某信等平台进行售卖。
这种模式确实具有商业潜力,但目前市场已趋近饱和。市场的饱和意味着想通过这种方式轻松获利已较为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逐渐减少,加之用户的辨识能力日益增强。用户开始明白,他们所购买的课程在网络上往往能以较低成本或免费获取。
该模式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课程的质量控制。虽然课程价格可能不高,但如果用户购买后感到受骗,那么这种模式的回头客就会稀少。要实现盈利,主要依赖于不断挖掘新客户。这也解释了为何尽管这种模式盛行,但真正实现高收益的人并不多。
尽管我似乎在强调此模式的不足,但这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市场环境。我常说,要在某个行业取得成功,首先需要了解当前的市场状况、寻找盈利机会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这才是我们开展项目的正确逻辑。
对于课程销售这一小行业,过去常以灰色地带的形式存在,主要是以复制他人课程进行销售。首要任务是确保我们的操作是正当的,而非投机取巧。
那么如何实现正当化呢?“众筹”或许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不知大家是否了解众筹这一概念?众筹的本质是集结众人的力量共同完成一件事。以一个定价为1000元的课程为例,若采用众筹模式,一个人可能只需支付100元即可获得相同的课程内容。
众筹模式不仅能够解决正当性的问题,还带来了许多优势。它降低了个体的购买成本并增强了团队合作的可能性。它不单能提供资金的集结,更能形成一个团队效应。
在此简要介绍一下众筹模式的操作逻辑。比如,有一个2000元的课程,我们设定众筹价格为100元,当有20人参与众筹时即算成功。如果实际有40人参与并支付了100元,那么就能赚取2000元的收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某信朋友圈进行推广。据某案例分享,通过某信朋友圈进行课程众筹,一个低价的课程能卖出200多份,总流水将近5万块钱。考虑到课程的通常价格在几千元之间,这显示出其利润空间之巨大。
对于普通操作者来说,如何着手这个项目呢?首先选择一个垂直领域并专注于此领域。垂直领域更精准且更容易吸引特定用户。例如,与其做多种领域的课程销售,不如专注于一个特定领域的课程如创业、市场营销等。
其次要寻找大家感兴趣的垂直领域来实施众筹。避免选择那些理论性强、需求量不大的课程领域。相反地,选择那些实用性强、受众面广的课程如自媒体运营、电商营销等。
最后要花时间寻找高质量的课程来确保众筹的课程质量上乘。众筹模式与过去简单收料再转售的模式有本质区别。后者主要利用用户信息不对称的漏洞进行销售,而前者则更注重提供物超所值的内容来吸引用户并提高复购率。
课程众筹分销是一个相对低门槛且思路清晰的业务模式。只要执行得当并持续努力建立稳定的获客和分销机制就能实现稳定的收益。
目前该行业在网络上分享的人并不多但仍有少数人通过此模式实现了月收入近十万的业绩这证明了该模式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