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的成功,离不开农资与先进农业技术的支持。在这个关键的角色中,农资店就像一个桥梁,将农业技术和农资顺利地输送给农业生产者。而这一过程能否顺畅,则要看农资经营人员的专业程度。
从服务农业的角度看,农资经营人员实质上都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他们不仅是农民的伙伴,更是离土地最近的。而在经营农资的层面,他们又扮演着商人的角色,以盈利为目的。
在农业服务与商业利益之间,农资经营者如何抉择,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与商业的碰撞。这种碰撞的方向,取决于农资人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
在亳州市的十八里镇,有一个被当地农民熟知的农资店——“眼镜农技服务部”。这家店的老板深受农民喜爱,因为他不仅懂技术,而且平易近人。他的经营核心理念是“以最低的成本解决种植中的问题”。
在商业眼中,这位老板的经营方式似乎并不符合“常规”。许多人都认为,以为目的的生意人才是合格的生意人。但这位老板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为顾客省钱,提供便宜的农资,甚至还会“拒绝”一些农户的购买需求。
在他的店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农户前来购买农资,却被他“劝返”。在他看来,农村存在跟风种植和管理的问题。比如,看到邻居喷农,不管自家农作物是否有需要,也跟风购买和使用农。施肥也是如此,农民往往认为施得越多,农作物就长得越好。
但站在农业技术的角度,这位老板会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求推荐农资使用。他反对盲目使用农资,因为这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尽管在外人看来,把顾客往外推的生意人实在难以理解,但这家农资店却是当地最受推崇、生意最火的农资店之一。店主高捍东是一名有着40多年基层农技经验的农艺师。他虽然不是一位典型的商人,但他非常享受农户对他的赞誉和信任。
高捍东深知随着新技术和新农资的推广,农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某些商家会通过包装新技术来提高农资价格。他强调在市场竞争中,应更加注重农业服务,而非过度追求高利润的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