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正在逐步从传统的社会责任概念中分化,成为独立且备受关注的议题。国内的专业第三方机构和交易所正不断强化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数据的收集工作,并逐步完善了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推动ESG信息披露,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在2021年CRO全球责任峰会上,各领域的专家围绕ESG信息披露的难点与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包括富时罗素可持续发展投资大区的负责人白莹、上海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刘春蕾、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的孙烨研究员以及CDP项目的张译戈。
据商道融绿发布的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ESG报告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2009年的371份增长至2020年的1021份,其中沪深300公司中超过86%都已发布相关报告。虽然企业有较好的披露意识,但仍旧存在企业自发性披露不足、披露效率低下及财务相关性不强等问题。
白莹表示,现阶段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市场上缺乏实际可行的信息披露准则;二为在可持续发展投资和ESG信息披露方面虽有所发展,但仍需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支持来构建更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那么,如何使ESG信息披露更具价值,以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呢?白莹建议,监管机构应制定更具操作性的信息披露体系,并加强企业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而企业则应借助这些合作提升自身的信息披露能力和效率,以满足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
刘春蕾认为,除了监管机构的推动外,公益、投资者及公募和私募等应积极参与企业治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改进意见,从而推动企业更好地进行信息披露。
孙烨指出,虽然沪深300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较高,但在ESG概念认知和管理上仍存在差异。他建议公司应更长远地看待ESG,在管理上先行一步,强化董事会在ESG方面的领导责任,并做好架构和流程规划。
张译戈则表示企业在ESG发展上已取得显著进步,国内和交易所正在加强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并将ESG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评级相挂钩。这一趋势预示着企业需紧跟ESG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以发挥其商业价值并吸引更多投资者。
刘春蕾进一步阐述了未来几年ESG信息披露的趋势。他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未来几年非上市公司也将需要发布ESG报告。综合报告将变得更加普及和重要,企业应将财务、ESG及重要的商业模式纳入综合报告中,以建立更立体的企业形象。
展望未来,对于ESG可能的创新,白莹期望内容能更加多样化、全面化,并与绿色产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刘春蕾则认为ESG信息披露应更贴近投资决策和公司个性化的特点。张译戈则强调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及金融市场开放背景下,ESG投资趋势的不可逆性。
随着各方对ESG的持续关注和努力,其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