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仅30岁的创新,也是媒体界的新星CEO,于两年前开创了“真实故事计划”。他的创业故事充满了坚持与热忱。
“我们现在更加关注于内化质量,而非扩张。”雷磊对寻找创客(ID:xjbmaker)分享道。
由南周及GQ资深记者蜕变
洞察国内非虚构影视市场潜力
在某种程度上,雷磊仍保持着媒体人的本色。即使离开新闻岗位,他依旧关注各类新闻事件,并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进行及时的跟进和讨论。
他曾有7年的媒体工作经验,在《南方周末》、《GQ》等知名媒体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甚至在优酷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侣行》中担任过策划。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与坚守的故事。尽管许多同行选择离开,但雷磊却选择坚守内容创业的初心。面对一家顶级互联网公司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我仍想投身于与内容相关的事业。”他表示,“我们坚信优质内容同样具有市场价值。”
在2016年,《GQ》特稿记者杜强的《太平洋大逃杀》以百万高价售出,这激发了市场对非虚构写作的热情。
离开GQ后,雷磊短暂担任另一家非虚构平台的CEO,然后开始了“真实故事计划”的创立之路。
真实故事计划的创始人兼CEO雷磊先生,不仅在传统媒体领域有深厚的经验,还在优酷的熏陶下积累了丰富的影视制作经验。他引用国际数据指出,好莱坞近20%的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及纪实文章,传记类图书也已占据出版市场10%的份额。
《亲爱的》、《合伙人》等片的成功验证了非虚构内容影视化的前景。今年夏日的票房黑马《我不是神》已经在国内取得了超过30亿的票房成绩。
某种程度上,“真实故事计划”是雷磊媒体生涯的延续。在公司内部,他更希望被大家以名字相称,而非“雷总”。他保持着与老员工的亲近关系,仅投资机构的人会称呼他为“雷总”。
单纯的内容创作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计划。他们不仅需要媒体思维,还需要面对现实的盈利问题。初期,雷磊以“自媒体”的方式打造真实故事计划,注重品牌调性的塑造。他们通过约稿来筛选符合自己定位的稿件,创始团队均为媒体出身,因此在内容把控上并无太大问题。
2016年7月,计划首次推出的《临终者的布道者》在24小时内实现了百万级的阅读量。尽管UGC投稿是初期的主要来稿渠道,但其中大多数来稿的质量并不稳定。有观点认为这过于类似于“故事会”。雷磊明白这仅仅是一种筛选模式:只要有足够的稿件量,就能从中挑选出优秀的作品。
在采访中,雷磊并未回避这一问题。他认为真实故事计划中确实存在一些质量不高的作品,但他相信通过大量的筛选和优化,可以找到那些闪光的作品。“我们现在每天收到三四百篇投稿,从其中挑选一两个总会找到好的。”他如此表示。
他们知道UGC模式能带来优秀内容,但这是概率游戏。而且对于缺乏写作训练的来说,他们不能持续创作出新的内容。“普通人的写作大多基于已知的经验,无记者一样通过采访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容。”雷磊补充道。
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盈利策略
在真实故事计划上线之前,他就已经获得了高樟资本和平安创投的300万天使轮融资。“当时我团队只有我一个人,公司也尚未注册。”他回忆道。
今年4月,《版飞越疯人院:密谋十七年的逃亡》被五星传奇影业以百万元价格买下影视改编权。这是国内第二个公开的非虚构IP以百万价格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