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财务术语:经营现金流与自由现金流
关于企业的净利润,无需过多解释。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是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
经营活动现金流,它主要反映的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动情况。其中,现金流入部分主要来自于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所收到的资金、税费返还,以及收到的利息和佣金等。而现金流出则涵盖了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所支付的现金、员工薪酬、税费等。这些构成了企业日常运营的现金流动。
再来说说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满足再投资需求后剩余的现金流量。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这部分现金流量可以分配给企业的资本供应者。其定义较为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自由现金流量(FCF)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减去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s,CE)。具体来说,FCF = OCF - CE。这是一种财务方法,用于衡量企业实际持有的能够回报给股东的现金。
科普兰教授(1990年)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利息和实付所得税后的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及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这一计算方式能准确反映公司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为公司的所有资本供应者提供可供分配的金额。
在进一步解析中,我们注意到自由现金流有两个定义方式:一个以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基础,另一个以净利润为基础。尽管定义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将企业的净利润或经营活动现金流进行调整,最终得出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自由现金流。
在解析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如何从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以及再从经营活动现金流调整到自由现金流的具体步骤。例如,资产折旧、摊销等无实际现金支出的项目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时需要加回;而存货和应收的变化虽然不影响利润,但会占用现金,因此在计算时需要减掉。至于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则是再减去物业、厂房、设备等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自由现金流与净利润的会计处理原则有所不同。净利润基于责权发生制,只要责权转移即计入利润,但并不代表企业已收到现金。而自由现金流则基于收付实现制,更能真实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际赚取的现金。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公司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企业截至某一时间点的现金总和,包括银行存款、同业存放的收取利息的存款等。它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现金的累计,包括往年的剩余和今年的现金流入。以茅台的2019年年报为例,其货币资金为往年的剩余与当年的现金流入之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的货币资金并不都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其中一部分可能是通过筹资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