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再度引议,此次的焦点并非是那个名为“康康”的吉祥物,而是六小龄童的缺席。在1月26日,六小龄童在微博上公开了两张自己身着齐天大圣装扮的照片,并兴奋地表示“已化好妆准备录制”。据了解,他实际上是为参加的春节戏曲晚会《金猴迎春》做准备,而非大家所期待的春晚。
六小龄童的装扮照片唤醒了无数网友心中的经典回忆,对于他未能出现在春晚的舞台感到惋惜。据统计,截至27日下午三点,微博话题六小龄童节目被毙的阅读量高达1.2亿次,讨论次数达到37.2万次。许多网友在春晚的官方微博下留言,希望春晚能够邀请六小龄童参加。
经过后续采访得知,六小龄童并非是被节目组拒绝,而是未收到春晚节目组的邀请。尽管如此,网友们仍然对春晚节目组的决策表示质疑。即便没有所谓的“被毙”,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六小龄童的参与,因为众多观众都期待在猴年的春晚上看到他的表演。
导演组的匠心独运
回溯历史,版《西游记》在1986年春节期间首播,至今已过去30年。这部作品不仅老少皆宜,更创造了一个89.4%的收视率神话,重播次数更是超过了2000次。当时,每个暑假,家家户户都会挤在一起观看这部作品,沉浸在师徒四人的奇妙旅程中。
《西游记》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组的辛勤付出。为了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导演杨洁和全组成员走遍全国各地。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他们多次面临险境。而为了拍摄出腾云驾雾的真实效果,剧组在拍摄时使用了当时先进的威亚技术,并多次将威亚的绳子磨得非常细。这样的拍摄过程中也充满了师徒四人的团结协作与默契。
剧组中的李鸿昌一人分饰多角,展现了演员的多才多艺。迟重瑞一人分饰四个角色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塑造了六小龄童经典的孙悟空形象,成为两代人无法磨灭的记忆。
猴王世家的传承
六小龄童出身于“猴王世家”章氏家族。这个家族有多位成员都曾投身表演猴戏的事业中。从他的曾祖父到父亲,再到他本人,都承载着对“猴王”艺术的热爱与传承。他回忆起父亲对他说过的话:“你演出来的不要让人家说是六龄童的儿子演的,而要让人家说是六小龄童创新的。”这句话也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六小龄童不仅在外形上用心琢磨每一个动作、表情和捏的姿势,更在内心深处传承了家族对猴戏的热爱与执着。他的努力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与喜爱。
尽管近年来不时传出六小龄童病逝的不实消息,但这位美猴王依然期待着能够再次与观众见面。他表示自己愿意为各种平台表演传统戏曲与大家见面,同时也会尽最大努力参与各类节目以回应网友们的期待。
谈及春晚舞台,他直言即使错过了猴年春晚也没那么可惜。如果下次猴年时他已经69岁高龄了,但只要观众们还愿意看他的表演、喜欢他的角色——他就会坚持下去。
信息整合自:华商报、慈善家《六小龄童家族:四代“猴王”》、环球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