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涉会计领域的学习者,会计分录常常令人感到困惑,难道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应对吗?实际上,掌握会计分录的正确性,是关系到账户变动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如何有效地编制会计分录?
第一点,要明确涉及的账户。对经济业务涉及到的账户变化进行细致分析。
第二点,需理解账户的性质。探究这些账户分别属于何种会计要素,以及它们在会计等式中的位置,是位于左侧还是右侧。
第三点,掌握增减变化情况。判断这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以及具体的增减金额。
第四点,确定记账方向。依据账户的性质及其增减变动,决定是记入借方还是贷方。
第五点,按照会计分录的格式要求,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记录。
学习过程中,或许你会觉得内容较为单调,日常都与会计分录及公式计算紧密相关。实务学习虽无捷径,但有内在规律可循,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会计学习的口诀。
这里要分享的口诀是关于借贷记账法的。口诀如下:
在财务工作的日常中,是否曾遇到过让人头疼不已、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记住,对于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这与权益类账户正好相反。要仔细区分成本与资产,牢牢记住,切勿混淆。还要明确区分损益账户,费用与收入是有所区别的。
让我们来了解会计核算的步骤。
会计核算包含七种基本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会计报表。这七种方法可以用以下的口诀来
会计核算有七法,首当其冲设科目。复式记账显神秘,填审凭证需仔细。登记账簿要认真,成本核算讲求效益。财产清查重实际,编制报表工作需周全。
关于跨期摊提账户的财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表现出资产特性;而预提费用则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它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会跨越数个会计期间(如月份)。通过以下的口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他们的核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