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拉开帷幕的第24届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众多高校及企业的创新成果将汇聚一堂。本届博览会定于9月24日至28日在会展中心(上海)隆重举行。据上海市教委透露,共有75所高校参与其中,其中上海地区的高校数量更是达到了20所,充分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工业领域的实力与影响力。
9月,记者深入探访了这场盛会的前线。同济大学在工博会高校展区的科技创新成果引人注目,共计有19项科技创新在此集中展示。这些成果跨越环境、汽车、医学、电子与信息、土木、机械等多个学科领域,无疑将给参观者带来一场科技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段宁教授,身为工程院院士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重要人物,他向我们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复杂高浓度溶液原价态原形态原相态实时监测仪”。这款监测仪历经迭代升级,根据实际需求可进行定制,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复杂高浓度溶液,从源头上减少5至8%的污染物产生,为污染防治提供了高端仪器的技术支持。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施裕丰教授团队也在工博会上展示了他们的科研成果。他们基于干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特点研发的靶向新在抗癌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施裕丰教授表示,该物有望治疗包括脑胶质瘤、癌在内的多种恶性,具有广谱抗癌的特性,并与现有治疗手段联用,有望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不仅如此,同济大学还将在工博会上展示另一项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的成果——锂电池全生命周期无损检测的关键技术。袁永军博士生,作为上海炙云科技的CEO,他表示该技术覆盖了电池生产、售后、梯次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场景。经过3年多的研发,EIS(电化学阻抗谱)检测系统已形成系列化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应用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体而言,本届工博会将为公众呈现一场科技创新的盛宴。同济大学等高校及企业的参展,不仅展示了他们在各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成果,也预示着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场国际工业博览会,我们能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魅力。众多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将为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