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的一位友人因听闻我从事翡翠行业的工作,便来向我咨询一些事情。她分享了一个情况:听说有位朋友买了一只翡翠手镯,在佩戴了三个月后,出于保养的想法将其浸入水中,不料在短时间内,翡翠表面竟然出现了一些微小的气泡。这令她疑虑,担心自己购买的翡翠是否为假货。
关于翡翠出现气泡的现象,是否为正常或如何判定真假,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翡翠中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有四种,而每一种情况都可能影响我们对翡翠真伪的判断。
水中本身就含有空气。当翡翠被置于水中时,水中的空气会在翡翠周围,从而形成气泡。这就像我们在用玻璃杯或塑料杯装水时,杯壁往往会起一些气泡一样。
天然的翡翠有时会带有细小的裂缝。将这种翡翠浸泡于水中时,水分和空气可能会沿着这些裂缝进入其表层结构或在其周围,从而产生气泡。只需将翡翠轻轻擦拭干净,这些气泡便会逐渐消散。
第三种情况是,若购买的翡翠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如经过强酸浸泡和冲洗,其内部结构可能较为疏松,使得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其内部。
第四种情况则是涉及到翡翠的仿制品——水沫子。水沫子具有细小的气泡串,这些气泡串通常呈平行排列,看起来类似结晶纹,但在放大镜下才能明显看出。这些小气泡串可能会被杂质充填而形成细小的飘花现象。
鉴于此,辨别翡翠的真伪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荧光灯来观察翡翠。在紫外线下,天然的翡翠不会发出荧光效应,而经过树脂优化的B货翡翠则会表现出荧光效应。观察翡翠的内部结构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光线的照射下,天然的翡翠会呈现出粒状纤维交织、柱状镶嵌等形状,并在光线下显现出犹如苍蝇羽翼般的亮白色光点,这便是翠性的体现。显微镜和放大镜等工具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观察天然翡翠的裂隙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