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强调,面对市场每日的波动,应保持“理性”态度,细致地审视每个投资决策的逻辑及其变化。他觉得自己的投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其中蕴含的深度与难度却非同一般。
投资决策及其变动包含以下方面:
1. 投资理由的明晰
2. 对不投资情况的考量
这里的“投资理由”,即是对逻辑的检验。需要判断逻辑是否依然稳固,进程是否仍符合逻辑的推演。
段永平认为,逻辑的抽象性质允许它应对既抽象又具体的问题。他甚至提到,学习平面几何和集合等基础学科,可能对训练逻辑思维有所助益。
关于平面几何,它探讨的是事物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而集合论则涉及分类和归属,帮助我们在无数可能性中辨识出真正有价值的机会。
波动,往往被视为信号的来源。尤其是大跌,可能是长期变化的预兆,也可能只是一时的。如果是短暂波动而非长期信号,如苹果的大跌,他会选择加码购买。
当资金不足以继续购买时,段永平会全面复查自己的判断。若确认无误,即使市场继续波动,他也会保持冷静。
对于长期变化的信号,他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比如,当他观察到FB的竞争优势减弱时,他果断清仓,即使这看起来像是赌徒行为。这体现了价值投资者对待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态度。
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确定性而非不确定性。对于未知的变化,他们会选择暂时退出。尽管有时这看起来是错误的,但更多时候是正确的。这一策略基于两个原则:
1. 行动应在已知范围内进行,避免盲目涉足未知领域。
2. 追求大概率事件,避免小概率事件的冒险。
段永平的投资案例表明了专业与能力圈的重要性。游戏是他的能力圈,而社交网络和大模型则不是。
在段永平卖出FB后,其股价大幅下跌,这显示出他的决策多么明智。后来FB进入新领域,股价迅速反弹。这显示了大佬们只是遵循原则。
段永平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是,坚持做正确的事,特别是避免原则性错误。他认为,排除掉短期的亏损,坚持长期利益是价值投资的关键。
价值投资者看远期走势,通过远期预期排除亏损机会。虽然这可能错过一些看似好的机会,但它确保了抓住的机会都是正确的——即每一次行动都有所收获。
段永平认为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低错误率,而非能打出多少好球。
这里的关键是降低错误率的原则。这种“简单”并不真的简单。
要区分什么才是足够好的、真正的好以及什么是不够好的,其实需要深思熟虑和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
段永平建议观察研究库克的说法和苹果的发布会,这不仅是为了投资苹果,也是为了了解一家优秀公司应有的样子。
如果没有见过真正优秀的东西,可能会误判一般的事物为很好的。甚至见过最好的,也可能会误认为最好的只是普通甚至不够好。
例如,段永平说,一个企业的产品还没生产出来就有很多人排队等待购买,这说明管理层非常出色,企业已经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认知并不简单——它往往需要个人的背景和经历——因此这也是不容易的。当没有背景和经历时,就需要用强大的、全面的逻辑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