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语境中,不时会出现如“ugc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询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不禁好奇,提问者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好奇心呢?
我猜想,问及这类问题的,大概有初入行的新人,他们对互联网的专业术语尚存迷茫;或是那些致力于产品创作的经理们,正在寻找知识的突破口。
而与之对应的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作为互联网术语,指的是专业生产内容。
那么,pgc与ugc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呢?
简而言之,pgc与ugc的差异在于其专业性与随意性。追溯至早期的报纸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绝大部分内容都是PGC,因为它们往往由专业团队策划、采访、制作并审核发布。这些工作通常由专业人士完成,因此传统媒体的内容以PGC为主。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即便并非专业媒体人出身,他们所发布的内容也属于UGC。
ugc向pgc内容演进
在内容创作的过程中,普通人随着经验和能力的提升,逐渐会产出更具专业性质的内容。ugc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有潜力向pgc方向发展的。我们看到视频网站上的内容,一部分属于pgc,一部分属于ugc。这些内容都旨在满足不同分类人群的需求。没有绝对的ugc或pgc之分,只有不同阶段运营模式的转变。
那么,pgc与ugc的优劣之处又是怎样的呢?
Pgc内容通常由专业行业团队产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观赏阅读性。但正因为其专业性,往往需要较高的技能和资源支持。例如,一个旅拍视频可能需要策划、摄影、灯光、后期等团队的共同努力。而ugc内容则显得更为随意,可能只是简单的手机拍摄并上传。观赏度虽然不如Pgc高,但其要求较低,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总结而言,ugc简单且要求低,观赏阅读性相对较低;而pgc则要求高,观赏阅读性较高。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pgc和ugc又是如何被应用的呢?
有一次我与朋友交谈时,他提到他们公司即将推出一款旅游类的APP,正在为内容规划而苦恼。这时我建议他考虑UGC内容。因为对于旅游类产品而言,若以团队去拍摄所有景点内容,成本较高。而通过鼓励用户自主创作并分享他们的旅游经历,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此篇文章首发于运营正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