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中的款识之道
“二字款”,常被简称为“穷款”。
“长款”则体现了作品的细致布局。在创作布局之初,书写者已深思熟虑落款的位置,以展现出作品的完整与和谐。
落款的放置根据作品格式而异。竖幅作品中,落款通常位于左侧。若需分两行书写,上款置于前行,下款随后行;若为单行落款,上款位于上半部,下款则在下半部,以示尊重。不论是单款还是双款,都不应与作品正文对齐,而是错落有致地分布,上下留出适当的空白,避免呆板,且落款宜靠近上方,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特别要注意,若作品为对联格式,上款应写在上联,下款落于下联。
“短款”虽简,却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品鉴作品时,落款的字体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通常遵循“隶不配篆、楷不配隶、行草不配楷书”的规则。落款的风格常为“文古款今”、“文正款活”。若正文为古体字如甲骨文、金文等,则落款宜用篆书、章草、楷、行书等;而若正文为隶书、楷书、魏碑等,则可用楷书或行书落款。草书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上,行书是最常用的落款字体,既易识别又显活泼。务必确保落款字小于正文字体,以突出主题。
对于作品,通常只落下款。与竖幅作品相似的是,的落款也需确保其起头与结尾不超出作品正文的范围。
“双款”是作品中的点睛之笔。上款常用的敬词包括雅属、雅赏等,而下款则有敬书、拜书等多种客套词。这些敬词和客套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谦逊与尊重,也增添了作品的雅致与韵味。
作品中落款的称谓根据关系亲疏而异。如对长辈用吾师、学长等;对平辈或小辈用兄、弟等;对关系较亲密者则用学(仁)弟等;而对老师对学生则用学(贤)弟等。这些称谓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精神。
题款、正文与印章共同构成了一幅作品的完美整体。在创作时,需统筹安排三者关系,使它们和谐共存,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