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满溢》与今日群内热议的“利他”主题不谋而合。文中提及如下观点:
我们应该转变思维,从“我能从他人那里获得什么”转变为“我能够为他人做些什么”。
正如高尔基所言:“给予,比接受更令人愉悦。”
研究显示,那些在生活中体验到快乐和意义的人们,往往能从给予中获得丰富的愉悦感。
某项为期一年的研究,通过对青少年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问卷调查,发现那些倾向于将钱用于帮助家人而非只顾自身利益的青少年,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这进一步证明了利他与利我的逻辑紧密相连。
在职场上,“利他”的概念也备受关注。大型企业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其利他精神。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善举,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例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会建立希望学校、成立图书馆、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等。企业内部也会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如帮助患病员工及其家属,为他们带来希望。
企业创立之初的目的往往是追求经济利益和实现个人价值。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其愿景和使命逐渐扩大,涵盖员工和社会。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对于员工和普通百姓而言,虽然可能无法做到大爱无疆,但从小事做起,行利他之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简单的问候、尊重他人意见、主动了解他人需求并给予帮助,这些都是利他行为的体现。
反战企业家亨利·福特曾说:“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就如同为自己着想一样,这是成功的关键。”这正是利他精神的体现。
稻盛和夫的智慧教导我们:怀揣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会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我们坚信,利他就是利己。这种发自内心的利他行为,不问结果、不求回报。你会发现,你所付出的最终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